败虎堡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七十五里败虎堡村。《清一统志·朔平府》: 败虎堡 “在平鲁县西北三十里,西至边墙六里。明嘉靖二十三年筑,周一里有奇”。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七十五里败虎堡村。《清一统志·朔平府》: 败虎堡 “在平鲁县西北三十里,西至边墙六里。明嘉靖二十三年筑,周一里有奇”。
在今上海市闵行区南约二十四里。原名吴汇,后人取《滕王阁序》中“指吴会于云间”,改为吴会。《清一统志·松江府二》:吴会镇“元置邹城巡司于此,明裁”。
即风陵渡。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元和志》卷12河中府河东县:“风陵故关,一名风陵津,在县南五十里。魏太祖西征韩遂, 自潼关北渡,即其处也。”黄河重要津渡之一。即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之风陵
即今云南易门县西绿汁江。《方舆纪要》卷114易门县:九度河“在县西。即禄丰县之大溪也,流入县境,为九度河。下流入元江府界”。
①在今湖北郧西县西马鞍关乡。《方舆纪要》卷79郧西县“鸡岭关“条下:“马鞍关在县西七十里, 皆因山以名。”②明正统初设,在今广西藤县南。《方舆纪要》卷108藤县:马鞍关在“县南二里。平南、岑溪、容县舟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清光绪《昌平州志》: 洪镇山 “山上有圆城,迤西至断头崖,俱重山叠嶂,不通步骑,边墙止此”。西接沿河口。
①北宋政和三年 (1113) 置,治所在庆符县(今四川高县西北庆符镇)。《方舆纪要》 卷70庆符县: 迎祥山 “宋置祥州以此名”。辖境相当今四川高县西北地。宣和三年 (1121) 废。②辽兴宗时以铁骊
即弹筝谷。亦名都卢峡。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三关口。《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侯莫陈悦杀贺拔岳,“ (宇文) 泰与帐下轻骑赴平凉,令杜朔周帅众据弹筝峡”。即此。《元和志》卷3原州百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部之浪花礁。见民国间郑资约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八十里,跨湿泥河两岸。《水经·淮水注》: 鸡水 “又东南流,积为茅陂”。
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南封山和嵎山。《寰宇记》卷94武康县:防风山“在县东一十八里,先名封嵎山,唐天宝六年敕改焉”。古山名。即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封山和嵎山。相传虞夏之际防风氏守封、嵎二山得名。唐天宝六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