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贺兰山

贺兰山

①又名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北隅的天螺岭。《寰宇记》 卷108虔州赣县: 贺兰山 “在州西北隅。本名文壁山,即郁孤台是也”。

②古称卑移山。又名阿拉善山。在今宁夏西北部,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互界。南北走向。长约200多公里,宽约 30公里。海拔2000—2500米。《隋书· 地理志》: 灵武郡弘静县有贺兰山。《元和志》 卷4灵州保静县: 贺兰山“在县西九十三里。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駮马,北人呼駮为贺兰”。故名。


又称阿拉善山。《元和郡县志》:“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骏马,北人呼骏为贺兰。”故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边境和内蒙古自治区接界处。南北走向,长200多千米,宽15~50千米。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同名主峰(当地称敖包圪垯),在银川市西北与内蒙古交界处,海拔3556米。西侧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山间垭口为东西交通通道。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中段东坡建有以保护干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珍贵野生动物,煤藏丰富。特产贺兰石。东麓有西夏王陵。在贺兰诸口分布的300多幅古代游牧民族岩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乱礁洋

    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北、舟山市普陀区南东磨盘洋。《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定海县“海”条:“由东而南接象山县界,《志》云:……乱礁等洋抵象山县之钱仓所而止, 皆嘉靖中控御倭夷处。”即今浙江省象山县象山港外磨

  • 庙首镇

    即今安徽旌德县西南四十里庙首镇。清嘉庆 《旌德县志》 卷2: 城西南四十里有庙首。在安徽省旌德县西南部。面积91.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庙首,人口 2580。村西南原有唐将张巡忠烈庙,

  • 五云站

    元置,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赣江滨。明改为驿。

  • 地保城

    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太平门外的龙脖子。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保卫天京的重要军事要塞。地保城依山傍水,紧靠城墙,扼守龙脖子隘口,与天保城上下呼应,对阻止清军攻城,保卫首都天京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 南康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南康军置,治所在星子县 (今江西星子县)。其辖境相当今江西星子、永修、都昌等县地。明初改为西宁府,不久又改南康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南康军为路,属江淮行省。治所

  • 桥口

    即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三十四里乔口镇。《资治通鉴》: 五代后周广顺二年 (952) 十月,吴越伐南唐,“甲午,(王) 逵等克桥口及湘阴”。在今湖南省长沙市郊。《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年),吴越

  • 终南山

    又名南山、中南山、太一山。即今陕西省秦岭山脉。东西走向,海拔2000—3000米。《尚书·禹贡》: “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诗经·秦风》:“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皆此。在陕西省西安市南。晋潘岳

  • 建春门

    ①魏晋洛阳城东面北头第 一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东汉曰上东门,魏晋改为建春门。《资治通鉴》: 西晋永嘉二年 (308) 王弥攻洛阳,“弥烧建春门而东,(王) 衍遣左卫将军王秉追之,战于七里涧,又败之

  • 蒲河城

    明蒲河中左千户所城。即今辽宁沈阳市东北蒲河镇。明 《全辽志》 卷1沈阳中卫: “蒲河城,城北四十里,正统二年建。”

  • 甲子门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甲子镇附近。《宋史·瀛国公传》:南宋景炎元年(1276)十二月,“(帝)昰次甲子门”。《元史·张弘范传》:至元十六年(1279),“由潮阳港发舶入海,至甲子门”。皆此。即今广东省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