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坚岭
在今山西岚县西南五十里,与方山县交界处。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汾州府永宁州:“北有赤坚岭,一名离石山,离石水出焉。”即此。
在今山西岚县西南五十里,与方山县交界处。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汾州府永宁州:“北有赤坚岭,一名离石山,离石水出焉。”即此。
明、清蒙古部名,明译好儿趁、尔嗔。嘉靖年间,成吉思汗弟哈撒儿的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 (明译魁猛可) 率部由呼伦贝尔移牧嫩江流域,号科尔沁(又称嫩科尔沁)。其后又南下兼并了福余卫。奎蒙克子博弟达喇 (
隋开皇十八年 (598) 置,属同州。治所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南二里城古村。大业初属冯翊郡。唐属同州,天祐二年 (905) 改韩原县。五代唐天成元年 (926) 复名韩城县。金贞祐三年 (1215)升为祯
东汉改良成侯国置,属下邳国。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西南沂水东。西晋改为良城县。古县名。本春秋吴良邑,西汉置良成县。始元五年(前82年)封鲁安王子文德为良成侯,置侯国。东汉复改良成侯国置县,治今江苏省邳州市
①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西汉属桂阳郡。隋省入临武县。唐咸亨二年 (671) 复置,属郴州。治所在今蓝山县东北十五里。天宝元年 (742) 改为蓝山县。②东汉建安元年 (196
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北二十里。《水经·巨洋水注》: “巨洋水又东北径益县故城东……晏谋曰: 南去齐城五十里,司马宣王伐公孙渊,北徙丰人住于此城,遂改名为南丰城。”
北宋置,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宋史·地理志》 延安府: 威羌砦 “地名白洛觜,元符元年进筑,赐名”。
战国楚地。指今淮河以北之安徽东部和江苏西部地区。《战国策·齐策三》: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鲍彪注以为楚国之东,其地下,故名。又作东国、东地。战国楚地。指今淮河以北的安徽省东部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晋书·刘聪载记》: 建兴初,刘聪将赵染夜入长安城,“旦退逍遥园”。《水经· 渭水注》: 渭水 “上承沈水,东北流径邓艾祠南,又东分为二水,一水东入逍遥园”。皆此。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古国名。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或兼称此二岛。首见于 《太平御览》 卷787引 《元嘉起居注》,作阇婆洲。《宋书·夷蛮传》作阇婆婆达。《高僧传·求那跋摩传》 作阇婆。公元5世纪中期以后,同中
又作蓝田谷。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关中八川”之中的灞水、浐水即发源于此。唐广德元年(763年)吐蕃陷长安,郭子仪军自牛心谷经此入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