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谼岭
即离石山。在今山西方山县东北。《北齐书·斛律金传》:“高祖自出北道,度赤谼岭。”即此。
古山名。又作赤洪岭。在今山西省吕梁市东北。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年),魏丞相高欢遣窦泰讨尔朱兆,追破之于赤谼岭,即此。
即离石山。在今山西方山县东北。《北齐书·斛律金传》:“高祖自出北道,度赤谼岭。”即此。
古山名。又作赤洪岭。在今山西省吕梁市东北。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年),魏丞相高欢遣窦泰讨尔朱兆,追破之于赤谼岭,即此。
1914年改太平县置,属山西河东道。治所即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三十二里汾城镇。以汾水为名。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4年与襄陵县合并为襄汾县。旧县名。1914年以太平县与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四省太平县
又名新林浦。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源出牛头山,西流入长江。《宋史·太祖纪》: 开宝七年(974) 十二月,曹彬等攻南唐江南军,“彬败江南军于新林港”。即此。即“新林(1)”。
即今广东饶平县南柘林湾。《明史·李锡传》: 隆庆元年 (1567),“海寇曾一本横行闽、广间。……一本至闽,锡出海御之,与 (俞) 大猷遇贼柘林澳,三战皆捷”。即今广东省饶平县东南柘林湾。
秦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北(一说在今襄阳县南欧庙镇)。《元和志》卷21宜城县:“城东临汉江,古谚曰‘无东’,言其东逼汉江,其地短促也。”东汉改为
在今青海称多县西北。为清代西藏拉萨至西宁驿站之一。乾隆《卫藏通志》卷4:乌河那峡“四十里至巴彦哈拉”。
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东汉废。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清水县北。属天水郡。东汉初废。
又名玉楼店。即今山东茌平县东北二十里望鲁店。《方舆纪要》 卷34茌平县 “马庄馆” 条下:玉楼店 “相传鲁仲连所居。亦名鲁连村”。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方舆纪要》卷105崖州: 南沟 “在州城 (今崖城镇) 南。城北又有北沟。明正德十四年,知州事陈尧以州城环溪,分流南北,溪外皆民田,乃凿二沟于溪之上流,南沟延袤十五里,北
即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系古代五镇之一。《新唐书·地理志》 越州会稽县: “有南镇会稽山。”
在今广西钦州市北。《舆地纪胜》 卷119钦州: 望海岭 “在安远县北”。《明 一统志》 卷82廉州府: 望山岭 “在钦州北一十五里,可登以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