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河
又名月川水。即今陕西安康市西月河。《清一统志·兴安府一》: 月川水,“ 《旧州志》 谓之越河,在州西七里。自凤凰山东流至石泉,受迟河水,至汉阴受添河水。过越岭关,受白鱼沟水,又受恒河水。昔经牛山麓,明末南徙,又东受傅家河水,又东流数十里入汉”。
又名月川水。即今陕西安康市西月河。《清一统志·兴安府一》: 月川水,“ 《旧州志》 谓之越河,在州西七里。自凤凰山东流至石泉,受迟河水,至汉阴受添河水。过越岭关,受白鱼沟水,又受恒河水。昔经牛山麓,明末南徙,又东受傅家河水,又东流数十里入汉”。
东魏改财丘郡置,治所在财州城(今安徽临泉县境)。《方舆纪要》卷21颍州:财州城在“州西南百十里。……今有二土城,相去二、三里,土人呼曰东才城、西才城”。北齐废。
辽世宗以俘汉户置,为海北州治。治所即今辽宁义县东南四十里开州屯。金属义州。元废。古县名。辽世宗置,治今辽宁省义县南开州屯。为海北州治。金属义州。元废。
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寰宇记》 卷152甘州: “北至张掖河,屈曲过同城镇至峡口峰,总三千七十八里。”②在今福建南靖县东。《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南靖县: 峡口山在 “县东十五里。两山相夹如门,
蒙古至元七年(1270)改北京路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在大定县(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为武平路,后复为大宁路。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老哈河和奈曼旗以南,辽宁医巫闾山、大凌河以西
亦作函口。明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西南罗镜镇。《明史·地理志》 罗定州: 函江千户所,“万历五年五月置于西宁县境,十六年迁于州界之沟驿”。 后废。
北宋置,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宋史·地理志》乐州:“安川堡故膘哥堡,在巴金岭上,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湟州界七十里,西至来宾城界四十里,南至安乡关三十里,北至宁川堡四十里。”北宋元符三年(110
元置, 为盐场, 属泉州路晋江县。 在今福建晋江市东南七十里洲村。 明初废。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加麻万户。《西藏王臣史》(藏文版)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加麻为乌思地区(前藏)六个万户之一。其治所在今墨竹
即鼋头山。今江苏吴县市太湖中,洞庭西山东支。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鼋头山,一名鼋山,在洞庭西山之东麓,有石闯出如鼋首,相传以名。”即“鼋头山”。
①又称阆江、阆中水。今四川嘉陵江流至阆中市一段名称。《三国志·蜀书·霍峻传》: 刘备以“峻守葭萌城……后 (刘) 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即此。唐杜甫 《阆水歌》:“嘉陵江色何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