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西洱河。在云南大理市区。唐代称洱海出口为龙尾江,见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注记。又称洱水, 见唐樊绰《蛮书》卷5。
在今四川理县东南。《清一统志·杂谷厅》:风流岭“在厅东南。旧有风流部蛮居其下。《元统志》:威州北至后番对如界大风流五十里,西北至后番界小风流一百里”。
在今甘肃宁县东北。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在此置新宁县。
在今海南省琼山西南。《方舆纪要》卷105琼州府琼山县:大坡立营“在府西南。防守居林、居碌、沙湾三峒黎‘贼’。《志》云,琼山县村峒凡百二十有六处”。
即今四川巴塘县西南竹巴龙乡。为金沙江重要津渡。亦为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县)至西藏南路主要驿站之一。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牛古有河通舟楫,复沿山行,逶迤五十里渡金沙江,至竹巴笼,有碉房、柴草、塘铺。”
元置,即今江西万安县东南六十里皂口。
①在今福建南平市西南六里。明《寰宇通志》卷49延平府《山川》:文笔峰“在南平县西南罗源里。高耸群山之巅,为潭津诸峰之首冠”。嘉靖《延平府志》卷2《山川》南平:文笔山“在资福里。一峰秀耸,如卓笔然”。②
在今湖北广水市东。《舆地纪胜》卷83随州:天井涧“涧之内有平原寨,在应山县治东。丙寅敌寇侵犯, 居民皆在此寨”。《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天井涧在“县东二十里。深一丈, 广八尺,两山夹峙,泉流其中,冬
一名高坨子。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六十里高坨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城县图: 西北有高家坨。
即今广东连平县东大埠河。《清一统志·惠州府》:内管水“在连平州东四十里。源出江西龙南县界,南流经内管,出大席水口,至长宁县界入新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