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通城县

通城县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升通城镇置,属鄂州。治所即今湖北通城县。南宋绍兴五年(1135) 废。十七年 (1147) 复置。元属武昌路。明属武昌府。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在湖北省东南部,西、南邻湖南省,东南邻江西省。属咸宁市。面积 1131 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9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隽水镇。西汉为下隽县,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及晋因之。南朝宋属巴陵郡,齐为巴陵郡治。隋省下隽入蒲圻。唐天宝初为唐年县地。元和中为通城镇。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升为县。《舆地纪胜》鄂州通城县:“唐天宝元年隶唐年县。县西有市曰锡山,元和二年升为镇,五年更名通城镇。”县因镇为名。元丰八年(1085年)隶岳州。元廞七年(1092年)还属鄂州。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废为镇,十七年复。元属武昌路。明属武昌府。清因之。1914年属江汉道,1927年直属省。1949—1951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孝感专区。1960年并入崇阳县,属武汉市辖。1961年恢复通城县,仍属孝感专区。1965年后属咸宁专区。1970年属咸宁地区,1998年属咸宁市。地处幕阜山北麓低山丘陵,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较平坦。隽水、沙堆港、菖蒲港、铁柱港为主要河流。境内溪流密布。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有野猪、虎、豹、白颈长尾雉、白鹇、蛇等野生动物。农产以稻、小麦、油菜籽、薯类和豆类为主,盛产油茶。矿产有钒、银、瓷土、大理石、花岗石等。工业有陶瓷、电力、机械、轻纺、建材、造纸、食品等。竹木工艺品为地方名产。106国道和南大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天岳关、南虹桥、灵官桥等。


猜你喜欢

  • 五河口

    即今安徽五河县南浍河南旧县湾。南宋咸淳七年(1271)置安淮军及五河县治此。《明史·地理志》 五河县:“东南有漴河,西北有浍河、沱河,东北有潼河,并流合淮,谓之五河口。”

  • 丝水

    在今山东日照市南。《方舆纪要》卷35日照县:丝水“在县南二十里。一名大儿庄河。源出丝水,流绕孤奎山下,合于寨河”。

  • 城子疃

    即今辽宁新金县东北城子坦镇。为金福铁路 (今金城线) 的终点。

  • 苜蓿冲

    一名木星冲。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四十里。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苜蓿冲 “山势耸拔,径路崎岖,西北通生苗寨落”。清有千总驻此。

  • 阿速那合站

    明改阿剌站置,在今吉林敦化市北。明《辽东志》卷9:纳丹府东北陆路有“阿速纳合”站。清改额穆和索站。

  • 古国名。又名萧同。春秋时为宋国附庸。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左传》: 庄公十二年 (前682),宋万弑闵公,“群公子奔萧”。鲁宣公十二年 (前597)灭于楚。后迭为楚、宋之邑。《战国策·秦策四》:“秦楚之

  • 洛城

    ①在今江西金溪县西。《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金溪县: 洛城在 “县西四十里。梁末周迪起兵临川时所筑也”。②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71眉州“裴城” 条内: “州治东北二里有洛城。相传后汉

  • 茅陂

    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八十里,跨湿泥河两岸。《水经·淮水注》: 鸡水 “又东南流,积为茅陂”。

  • 小相公岭

    在今四川越西县西南。《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小相公岭“在越巂卫城南五十里。山势高耸,石磴崎岖”。《方舆纪要》卷74越巂卫:小相公岭“自麓至顶十五里,武侯所开也。《志》云:岭四时有雪,往来骑者徙步

  • 九气台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郊。《方舆纪要》卷117浪穹县:“县东二里有九气台, 台凡九窍,下有温泉,其气从窍而升, 台因以名。”《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县志》:“大理府境温泉甚多,惟此为最,浴之可以愈疾,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