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通城县

通城县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升通城镇置,属鄂州。治所即今湖北通城县。南宋绍兴五年(1135) 废。十七年 (1147) 复置。元属武昌路。明属武昌府。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在湖北省东南部,西、南邻湖南省,东南邻江西省。属咸宁市。面积 1131 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9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隽水镇。西汉为下隽县,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及晋因之。南朝宋属巴陵郡,齐为巴陵郡治。隋省下隽入蒲圻。唐天宝初为唐年县地。元和中为通城镇。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升为县。《舆地纪胜》鄂州通城县:“唐天宝元年隶唐年县。县西有市曰锡山,元和二年升为镇,五年更名通城镇。”县因镇为名。元丰八年(1085年)隶岳州。元廞七年(1092年)还属鄂州。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废为镇,十七年复。元属武昌路。明属武昌府。清因之。1914年属江汉道,1927年直属省。1949—1951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孝感专区。1960年并入崇阳县,属武汉市辖。1961年恢复通城县,仍属孝感专区。1965年后属咸宁专区。1970年属咸宁地区,1998年属咸宁市。地处幕阜山北麓低山丘陵,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较平坦。隽水、沙堆港、菖蒲港、铁柱港为主要河流。境内溪流密布。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有野猪、虎、豹、白颈长尾雉、白鹇、蛇等野生动物。农产以稻、小麦、油菜籽、薯类和豆类为主,盛产油茶。矿产有钒、银、瓷土、大理石、花岗石等。工业有陶瓷、电力、机械、轻纺、建材、造纸、食品等。竹木工艺品为地方名产。106国道和南大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天岳关、南虹桥、灵官桥等。


猜你喜欢

  • 常乐郡

    ①北魏以晋昌郡改名,属瓜州。治所在冥安县 (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辖境相当今甘肃安西县地,北周改名永兴郡。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岩州置,治所在安乐县(后改常乐县,今广西玉林市西北)。辖境相当

  • 宁蒗设治局

    1936年置,以原永宁府的蒗蕖州地合置,各取首字命名,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1952年改宁蒗县。1956年改设宁蒗彝族自治县。1936年由永胜县属宁蒗县佐改置,治大村街(今云南宁蒗彝

  • 阿鲁使泥山

    在今云南凤庆县北百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阿鲁使泥山“中有洞,深十余步,上积华盖,层层如楼阁,常有白气出入其中,名曰霞洞。两山迥绝, 中为磴路,可百余步,平直如砥。径之旁皆细草蒙葺,俗呼观

  • 石鼻谷

    在今山西霍州市东。《方舆纪要》卷41霍州:石鼻谷在“州东三十五里。谷中出水,引至城南灌田,名石鼻渠”。

  • 浊漳水

    漳河上游。在今山西省中部。有三源,南源出长子县西发鸠山,西源出沁县西北漳源镇,北源出榆社县北,至襄垣县东与黎城县交界处汇合,东南流至平顺县西北,折而东流入河北省涉县境,合于清漳河。《山海经·北次三经》

  • 平地县

    蒙古至元三年(1266)以平地袅置,属大同路。治所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三号地乡苏集村南古城。明洪武中废。古县名。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于平地袅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北三号地乡苏

  • 六诏山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开化府》:六诏山“在(文山)县西北(按,当为东北)。山形旋折,云烟环绕”。斜贯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并延伸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山地统称。原仅指云南省砚山县

  • 西墅镇

    即今浙江临安县城西北隅之西墅街。南宋景定时至明初为临安县治。《明史·地理志》杭州府临安县:“旧治在县西西墅镇。洪武初徙于今所。”古镇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西北西墅。南宋景定中为临安治。明初设税课局于此,

  • 龙门坝

    亦作楼门坝。即今四川绵阳市西北龙门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0绵州:龙门坝“在州西三十里,巡盐隘口。《旧志》作楼门坝”。

  • 显宁陵

    南朝陈宣帝刘顼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牛头山西北。《元和志》 卷25 上元县: 宣帝顼显宁陵 “在县南四十里牛头山西北”。《清一统志·江宁府二》 引 《县志》: “其地旧名陵里,亦曰天子陵,石兽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