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安桥镇
俗名桥头。即今江苏吴县西北二十八里通安镇。明崇祯 《吴县志》 卷16有通安桥。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长洲县图: 西北有通安桥。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吴县西北有 “通安桥镇”。
俗名桥头。即今江苏吴县西北二十八里通安镇。明崇祯 《吴县志》 卷16有通安桥。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长洲县图: 西北有通安桥。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吴县西北有 “通安桥镇”。
即今陕西南郑县治。清光绪 《陕西全省舆地图》 南郑县: 周家坪 “在城 (今汉中市) 西南八十五里”。1961年南郑县迁治于此。
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八十里。《元和志》卷30:扶欢县“以县东扶欢山为名”。《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扶欢山“唐以之名县。今谓之寨山”。《清一统志·重庆府一》:扶欢山,“《旧志》:县有砦子山。明万历中,
又名苲㟧山、 鹤阜山。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越绝书》 卷2 《越绝外传记吴地传》: “莋确山,故为鹤阜山,禹游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鹤阜,更名莋确。”
1946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兖济县改名,治大坞村(今山东滕州市西大坞镇)。因凫山为名。1956年撤销,并入滕县、邹县、济宁、微山四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湖东办事处与滕沛边办事处辖区置
即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二十六里龙街乡。宋大理时为步雄部驻地。彝语 “碌” 为石头,“云” 为龙,“异” 为水,该地在湖边有石如龙,故名。
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梅林村。旧属怀远县,明置巡司于此。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殷村港两岸。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万石桥,人口 6700。原名万善桥,相传为乡人捐资所建,故名;
即今西藏南木林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南木林宗。1960 年与拉布谿、甲错谿、领噶尔谿合并设南木林县。“南木林”,藏语意为全胜洲。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南木林。1960年乌郁、甲错、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1939年伪满改额穆县置,属吉林省。治所即今吉林蛟河市。1989年改设蛟河市。旧县名。1939年改额穆县置,治今吉林省蛟河市。1989年撤销,改设蛟河市。
唐贞观五年 (631) 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诺川县 (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后废。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诺川县(治今四川松潘县黄胜关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后因地入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