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陵
金章帝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云峰山麓,与金世宗兴陵相近。
金章帝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云峰山麓,与金世宗兴陵相近。
即古龙尾水。在今陕西靖边县南。《清一统志·延安府一》:杏子河“在靖边县南三十里。源出总管塔,南流径牛头坡,又径杏子城西,入保安县(今志丹县)。至志丹县南合延水。延河支流。在陕西省北部。源于靖边县大路沟
故址在今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玛琅北部。13世纪初为新柯沙里国之都城,至13世纪末为满者伯夷国所并。《元史·外国列传·爪哇》:“(八节涧)上接杜马班王府,下通莆奔大海,乃爪哇咽喉必争之地。”
清置,属澄城县。即今陕西澄城县南四十八里韦庄镇。在陕西省澄城县南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韦庄,人口7210。明洪武年间城堡形似太极图,名太极堡。景泰年间以姓更今名。清曾设镇。1
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七十里九牧乡。清雍正十年(1732)庙湾巡司移驻于此。在福建省浦城县西北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九牧,人口 1650。地当闽、浙孔道要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扜零城(今新疆且末县西南十二里来利勒克古城)。东汉初为鄯善国所并。
①西汉置,治所在徐县 (今江苏泗洪县南大徐台子)。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泗洪、睢宁、宿迁、淮阴、淮安、涟水、洪泽、建湖、阜宁、盐城、兴化、东台、泰州、姜堰、泰兴、海安、六合及安徽天长、明光等市县地。东汉
亦作浦口。古涌水入江处。在今湖北洪湖市西境长江北岸。《水经·江水注》: “ (涌)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 《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410),刘道规讨桓谦,“檀道济先进陷陈,谦等大败。谦等
清光绪十二年(1886)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乌苏县。1913年改为乌苏县。即“乌苏厅”。
明、清会通河的别名。会通河地势中间隆起,加之河道东西两岸地势多有起伏,水源不足,故元代在沿线设闸,分段启闭,递相灌输,以利通航。明末全河建闸五十一座,清乾隆时有闸四十九座。河道多河闸,故名。明、清会通
在今广东化州市南。《舆地纪胜》 卷116化州: 帽子山“在城南五里。其形如帽”。《方舆纪要》 卷104化州: 帽子山 “在州西南五里。以形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