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邹平县

邹平县

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旧口。西晋永嘉后省。隋开皇十八年(598)复置,属齐州。大业初属齐郡。唐属淄州。北宋景德元年(1004)移治济阳城(今邹平县北孙镇),金移治今邹平县。元属济南路。明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中部偏北,北濒黄河。属滨州市。面积 1251 平方千米。人口70.2万。辖13镇、1乡。县人民政府驻邹平镇。古为邹侯国。西汉置邹平县(治今孙镇),《郡县释名》山东卷上:“汉置邹平县,从侯国名也。”属济南郡。南朝宋废邹平县。隋开皇三年(583年)移平原县于邹平故县。十八年改平原县为邹平县,又改武强县为长山县,均属齐州,后属齐郡。唐属淄州。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移治济阳废县。宣和七年(1125年)邹平县徙今治。元属济南路。明、清同属济南府。1913年属岱北道(次年更名为济南道),1928年直属省。1939年抗日民主政权合并邹平、长山两县置邹长县。1940年复置长山县(又称南邹长县)、邹平县(又称北邹长县),均属清河行政区清西专区。此后属渤海行政区第六专区(1944年)、第三专区(1945年)。1949年属清河专区。1953年属惠民专区。1956年长山县并入,1958年齐东县并入。1967年属惠民地区。1992年属滨州地区。2000年地区撤销,属滨州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北平原衔接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甘薯、大豆、棉花、花生、芝麻、红麻、药材、蔬菜、瓜类,为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县。张高水杏、北园葡萄、茶棚山药、李城西瓜、石河花卉有名。土特产有柿子、山楂、苹果、鸭梨、香椿及山药等。有金、银、钼、河沙、铜、高岭土、麦饭石、耐火土等矿及矿泉水。有纺织、酿酒、饮料、有色金属、机械、建材、化工、食品、制药、印刷、服装、电子、冶金、陶瓷等工业。济青高速公路和莱兰、庆淄、章索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文化鲍家遗址、雕窝峪隋末王薄农民起义遗址、大省春秋古墓群和范公祠、范公洞、伏生祠、醴泉寺、唐李庵等。纪念地有烈士陵园和1937年黑铁山起义策源地长山中学、1939年中共邹长中心县委和邹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纪念地等。


猜你喜欢

  • 丁令溪水

    即今甘肃成县西北东河。源出天水市南界,南流经徽县,至成县东南入龙峡合南河。《水经·漾水注》:丁令溪水“北出丁令谷,南径武街城西,东南入浊水”。

  • 们河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湖西南源之莫河。《清一统志·吉林一》:勒富河“西曰们河,在(宁古塔)城东南五百五里。又西曰苏扎哈河,在城东南五百十五里。源俱出苏扎哈窝集,南(应为东北)流入兴凯湖”。

  • 洋州

    西魏置,治所在丰宁县 (今陕西西乡县西南)。隋大业三年 (583) 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陕西西乡县)。《元和志》 卷22洋州: “因洋水为名。” 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西

  • 白艾里

    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二十二里桂村。《旧唐书·地理志》 睦州寿昌县:“旧治白艾里。”即此。

  • 八字堡

    在今四川苍溪县北八十里五龙镇(八字关)。《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八字堡在“县北八十里。有巡司戍守”。

  • 小歌罗山

    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76黔州:“小歌罗山在黔江县东北五十二里。”

  • 白亭县

    西魏置,属南乡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五十二里白亭村。北周废。

  • 金且谷

    今新疆天山之博格达山。《后汉书·班勇传》: 永建元年 (126),“ (匈奴) 北单于自将万余骑入后部,至金且谷,勇使假司马曹俊驰救之”。

  • 沃干坂

    一名沃干岭。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五十里。《三国志·魏书·陈泰传》:正元二年(255),姜维围王经于狄道,陈泰率军救之。“凉州军从金城南至沃干坂。泰与经共密期,当共向其还路,维等闻之,遂遁。城中将士得出”。

  • 武陶侯国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中部。东汉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