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城
三国吴夏口城,南朝宋置郢州于此。在今湖北武昌城区蛇山。《宋书· 沈攸之传》: 昇明元年 (477),沈攸之起兵于江陵,“因攻郢城”。即此。
三国吴夏口城,南朝宋置郢州于此。在今湖北武昌城区蛇山。《宋书· 沈攸之传》: 昇明元年 (477),沈攸之起兵于江陵,“因攻郢城”。即此。
故地或以为在今缅甸阿拉干。是唐时通天竺道路所经。唐樊绰 《蛮书》 卷10: “弥诺国、弥臣国,皆边海国也。”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新添葛蛮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二十三年(1390) 改属新添卫。
在今浙江永康市南。《清一统志·金华府一》:石鳖潭“在永康县南五里。昔有人入山经此,遇一大龟,束之归,龟便能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上吴王,王命煮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诸葛恪命燃老桑,煮之
唐贞观元年(627),依自然形势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以前,曾先后设置十道存抚使、巡察使、按察使等, 皆不久即罢。开元二十年(732)置十道采访
在今河南偃城县西南五十里。《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 (817),李光颜讨淮西吴元济,渡溵水“会官军围青陵,绝郾城归路”。古城名。在今河南省郾城县西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光颜讨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自会同县流入县界,在托口入沅水。《元和志》卷30朗溪县: “在朗溪之侧,因为名。”
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斋桑泊北,为布赫塔尔玛河支流。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布克图尔玛河又西北流百五十里,有布鲁勒河西南流七十余里来汇。格埒克延丕勒传云:康熙五十六年,大军由布鲁勒擒厄鲁特罗卜藏锡喇
唐置,属羁縻骋州。治所在今四川金阳县东北。后废。
又名纳仓宗、香沙宗、桑札宗、西泥沙、香沙。即今西藏申扎县。为后藏北部大市。清末辛亥年版《西藏新志》卷上:先家城“铺店鳞次,人烟稠密,乃此路第一市驿,繁盛无有出其右者。本驿自此岐分二支,一通札什伦布,一
即今四川古蔺县。《明史·樊一蘅传》:清顺治二年(1645),张献忠义军攻叙州,“一蘅退屯古蔺州”。即此。清雍正七年(1729)于此置古蔺州巡司。光绪三十四年(1908)移永宁县于此,寻改为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