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戍
又名野水渡。在今河南济源市与孟津县之间的黄河上。《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郭子仪被史思明战败于安阳河,“段秀实帅将士妻子及公私辎重自野戍渡河,待命于河清之南岸”。胡三省注: “野戍即野水渡,置戍守之,因谓之野戍。”
又称野水渡。在今河南省济源市、孟津县之间黄河上。唐乾元二年(759年)段秀实以郭子仪等被史思明战败于安阳,自野戍渡河,即此。
又名野水渡。在今河南济源市与孟津县之间的黄河上。《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郭子仪被史思明战败于安阳河,“段秀实帅将士妻子及公私辎重自野戍渡河,待命于河清之南岸”。胡三省注: “野戍即野水渡,置戍守之,因谓之野戍。”
又称野水渡。在今河南省济源市、孟津县之间黄河上。唐乾元二年(759年)段秀实以郭子仪等被史思明战败于安阳,自野戍渡河,即此。
即古里村镇。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古里镇。
一作嘉玉宗。即今西藏隆子县东南加玉。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加玉宗。“加玉”,藏语意为加巴法王的出生地。1960年并入隆子县。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代化镇。明洪武七年(1374)改为大华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南代化乡。属金竹府。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大华长官司。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南毛堌堆乡。明嘉靖《归德州志》卷1《村镇》:“毛堌堆集,州西南三十里。”
隋开皇九年 (589) 改晋陵郡置,治所在常熟县 (今江苏常熟市西北)。《元和志》 卷25常州:“ (隋) 于常熟县置常州,因县为名。” 后移治晋陵县(今江苏常州市)。大业初改为毗陵郡。唐武德三年(6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五十里东临溪镇。元置白际岭巡司于此。明初废。
西汉置,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东汉属北海国。《后汉书·张步传》:张步为耿弇所败, 自剧“退保平寿”,即此。西晋为北海国治。北魏为北海郡治。北齐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属潍州。六年(6
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逊克县西南沾河中下游。后废。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在今云南会泽县北部。
商周古国, 姜姓。 在今山东莒县东北。 殷墟甲骨文中有 “在” ( 《甲骨文合集》 36956)、 “侯” ( 《甲骨文合集》 36416、36525)。商代铜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