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钟 (鍾) 山

钟 (鍾) 山

①即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水经·河水注》: “芒干水出塞外,南径钟山,山即阴山,故郎中侯应言于汉曰,阴山东西千余里,单于之苑囿也,自孝武出师攘之于漠北,匈奴失阴山,过之未尝不哭,谓此山也。”

②又名金陵山、蒋山、紫金山。即今江苏南京市区东紫金山。《元和志》 卷25 “石头城” 条记诸葛亮云: “钟山龙盘”,即此。同书 “钟山” 条引 《舆地志》 云: “古金陵山也,邑县之名,皆由此而立。吴大帝蒋子文发神异于此,封之为蒋侯,改山曰蒋山。宋复名钟山。梁武帝于西麓置爱敬寺,江表上已常游于此,为众山之杰。”

③在今浙江开化县城北。《方舆纪要》 卷93开化县: 钟山在 “县治北二里。金溪经其下。一名覆釜山,县之主山也”。

④在今江西分宜县东、新余市西。《寰宇记》卷109袁州宜春县: 钟山 “在州东九十里。裴子野《宋略》 云,永嘉元年,此山因洪水有大钟从山流出,时人得之,送上验铭,云是秦时乐器,因以为名。又按 《安成记》 云,钟山临水阻峻,春夏则湍洑涌沸,喷上白沙如米,两岸石上各九十余里,名曰米沙。以之候岁,若一岸偏饶,则其方丰穰,民以为准”。《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分宜县: 钟山在 “县东十里。山有巨石临江如峡,亦名钟山峡。峡长九十余里,与新喻县接界。峡中之水即宜春江也”。

⑤即伊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隋书·地理志》: 河南郡兴泰县 “有钟山”。《史记·周本纪》 正义: “伊阙山今名钟山。”

⑥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南。《隋书·地理志》: 钟山县 “有钟山”。《清一统志·汝宁府一》: 钟山 “在信阳州东南十八里。隋以此名县”。

⑦在今湖北襄阳县境。《隋书·地理志》 襄阳郡襄阳县: “有钟山。”

⑧一名三钟山。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后汉书·王常传》: 王莽末 “常等与 (成) 丹、(张) 印收散卒入蒌溪,劫略钟、龙间,众复振”。唐李贤注:“隋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

⑨亦名钟留山。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明史·地理志》 连山县: “旧治在县 (今连山东北太保镇旧城村) 西北钟山。” 《清一统志·连山厅》: 钟留山 “在厅西北四十里。其状如钟。旧县治在此”。

⑩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7邓川州: 钟山在 “州 (今邓川镇) 北十五里。《滇纪》 云,唐开元中,邆赕诏酋咩罗皮据大厘,为南诏所攻,率其部据钟山之险以自守,即此山也”。

(11)在今陕西子长县西三十里安定镇东北二里。有著名的钟山石窟。


猜你喜欢

  • 李天木庄

    即今河北沧县东北四十五里李天木回族乡。清乾隆《沧州志》疆域图:东有李天木庄。

  • 密县

    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尔雅》: “山如堂者曰密”,因以为名。西晋属荥阳郡。北齐天保年间,移治今新密市东四十里,属成皋郡。隋开皇初属郑州,大业二年(606) 废。大业十二年

  • 缅甸宣慰司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缅中宣慰司。永乐元年 (1403) 置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宣德二年 (1427) 缅中宣慰司并入缅甸宣慰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缅甸阿瓦。辖境约当今缅甸杰沙以南的伊洛瓦

  • 瓦合山

    亦名瓦河山。在今西藏类乌齐县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瓦合大山“在类乌齐西南。山大而峻,路险难行,四山相接,绵亘一百六十里,四时积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云南官兵三百余名,至此山下扎营,一夜

  • 广吴山

    在今甘肃武山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59宁远县:吴山,“山下有广吴堡故城,宋所置也”。

  • 阿山道

    1919年由阿尔泰区域改置,属新疆省。治承化寺(今新疆阿勒泰市)。辖境约当今新疆阿勒泰地区。1928年废。1919年,以原阿尔泰办事长官辖地为区域。治承化寺(今新疆阿勒泰市)。辖布尔津河、布伦托海二设

  • 台湾省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治台湾府(今台湾省台中市)。在首府未建成前,先以台北为施政中心。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二十年(1894)以台北府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

  • 移里迷站

    元驿站。在今内蒙古海拉尔市伊敏河上游。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吉答 (今黑龙江省龙江附近) 正西第九站。

  • 披沙设治局

    1929年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宁南县。1930年改为宁南县。

  • 吕梁山

    ①在今山西省西部,黄河与汾河间,北接恒山,南至禹门口。《水经·河水注》:“河水左合一水,出善无县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历于吕梁之山,而为吕梁洪。其山岩层岫衍,涧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千仞,河流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