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大江
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 铜仁大江 “源出乌罗司 (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 西九龙山,东流经城南,又东入湖广麻阳县界,谓之锦水,下流入于沅江”。
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 铜仁大江 “源出乌罗司 (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 西九龙山,东流经城南,又东入湖广麻阳县界,谓之锦水,下流入于沅江”。
①在今湖南武冈县南十二里。《方舆纪要》卷81武冈州“宝方山”条下:连山“峰峦连接,其上高平。昔人避兵处”。②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镇北。《方舆纪要》卷110万承州:连山“在州北”。③在今云南姚安县东南
①在今江苏溧水县城西十里胭脂河上。《清一统志·江宁府》 引《江南通志》称:天生桥“高十二丈。明洪武十年,太祖命崇山侯李新凿胭脂河,因石势而成,故名”。②在今贵州安顺市南。《方舆纪要》卷121安顺府:天
即金渊郡。治所在金泉县 (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隋书·地理志》 金泉县: “西魏置县及金泉郡。后周废郡。”
北宋置,属福津县。即今甘肃舟曲县西北峰迭城,为戍守要地。清时,设把总驻守。
即今云南弥勒县东南九十二里江边乡。清光绪《皇朝中外一统舆图》:弥勒县东南有江边塘。
唐置,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河口乡。一说今四川攀枝花市东南。唐贞元十四年 (798),内侍刘希昂使南诏经此。《新唐书·地理志》 巂州: “又经菁口、会川四百三十里至河子镇城,又三十里渡泸水,又五百四十里至
唐保静县,后废为镇,在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乡附近。西夏置静州治此。古镇名。北宋开宝年间降保静县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南望洪乡附近。咸平四年(1001年)入西夏,后升为静州。蒙古废。
三国吴宝鼎元年 (266) 改都梁县置,属昭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武冈市西南 一里。《水经·资水注》: “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县即其称焉。” 西晋属邵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四十里小刘村乡。明正德《赵州志》卷3:宁晋县有刘村社。
隋炀帝置,在今陕西神木县北七十里黄羊城。大业十三年(617)废。隋置,在今陕西省神木县西北。大业十三年(617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