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锦江

锦江

①即锦溪。在今福建建阳市东。《方舆纪要》卷97: “明初吴深攻建宁,陈友定将阮法柔屯锦江逼深,后深出战,为敌所获。即此。”

②一名安仁港,又名兴业水。即今江西余江县东北信江下流。《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锦江 “源发广信府,流经安仁县前,会白塔河下流,经余干县入鄱江。江有云锦石,故名”。

③又名瑞河、蜀水、康乐水。在今江西西部。源出宜春县西北境慈化附近,东流到新建县南入赣江。《清一统志·袁州府》: 锦江水 “在万载县东北三十里。源出谢山,一名谢江水,又名康乐水。东南流至县东北二十里邱江,会于龙江”。

④又名检江、流江、汶江、笮桥水、濯锦江、府河。即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锦工织锦濯其江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因名。唐杜佑 《通典》 卷176: 成都县 “有锦江”。《元和志》 卷31成都县: “蜀人又谓流江为悬笮桥水,此水濯锦,鲜于他水。” 此水系从今都江堰市都江堰分出之岷江支流走马河,东南流经成都市南,与府河 (郫江) 合流后统称府河,西南流至彭山县江口镇与岷江正流会合。


(1)又称蜀水,古称浊水。赣江下游支流。在江西省西北部。源出宜春市西北境慈化附近,向东北流经万载、宜丰、上高、高安、丰城等县市,至新建县南入赣江。长280千米,流域面积8326平方千米。万载以下可通航。建有上游等水库及大型灌渠锦惠渠。(2)浈江北岸支流。在广东省北部和江西省西部偏南。因河中有红色条纹锦石得名。源出江西省崇义县竹洞垇,西南流入广东省仁化、韶关等县市,在韶关市曲江县大桥附近注入浈江。长108千米,流域面积1913平方千米。流经丹霞山著名风景区。支流有城口河、塘村河、董塘河等。多穿越山区,水流湍急。建有锦江、赤石径等水库及水电站。两岸山区多林木。(3)又称流江、汶江,当地习称府河。为岷江支流。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北自郫县王家庙北石堤堰,东流经成都市东南入双流县境,在彭山县江口镇注入岷江。因古时用“此水濯锦,鲜于他水”,故名。长117千米。传为“秦李冰穿(郫、流)二江于成都市中”形成。因流经成都府,故名府河。河道水流平缓,是成都水路的主要航道。沿河河渠交织,散流如网。可南通长江,航运史悠久,对成都平原物资集散交流有重要作用,促进了成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后由于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航运逐渐衰落。(4)在贵州省东部。以江水似锦而得名。《元和郡县志》:“溪水多文石,望之似锦,因名。”源出江口县西北的梵净山,为沅江支流辰水之上游。东流经铜仁市至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以下称辰水。长289千米,流域面积7536平方千米。落差567米,富水力资源。建有水电站多座。支流有小江等。


猜你喜欢

  • 长冈郡

    北周保定二年(562)改淯阳郡置,治所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三年(563)废。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治黄土县(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入汉水东岸)。辖境约今陕西省旬阳县东北一带。次年废。

  • 丰润陂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寰宇记》卷25万年县:“丰润陂,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周太祖名为中都陂。隋初为丰润陂,周回六里。”

  • 金牛县

    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褒州。治所即今陕西宁强县东北六十里大安驿。《元和志》 卷22金牛县: “取秦五丁力士石牛出金为名。” 宝历元年(825)废。古县名。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今陕西省宁

  • 曲逆水

    又名濡水。即今河北顺平县南曲逆河。《汉书·地理志》 曲逆县注引张晏曰:“濡水于城北曲而西流,古曰曲逆。”《水经·滱水注》:濡水“出蒲阴县西昌安郭南,其水自源东径其县故城南,枉渚回湍,率多曲复,亦谓之曲

  • 苦水驿

    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苦水。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80哈密厅: 苦水驿,“回语呼阿及他苏”。

  • 乌突郡

    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属石州。治所在乌突县(今山西临县西南三十五里曹峪坪村附近)。辖境相当今山西临县地。隋开皇元年(581)改太和郡。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治乌突县(在今山西省临县西)。辖境

  • 丰齐驿

    唐置,即今山东济南市西南丰齐镇。唐丰齐县,五代置驿,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南。宋升为镇,改称丰济。

  • 济阴县

    ①隋开皇六年 (586) 置,为曹州治。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大业初为济阴郡治。唐为曹州治。北宋为兴仁府治。金大定八年 (1168) 城为河水淹没,迁治古乘氏县 (今山东菏泽市),为曹州治。明洪

  • 侯家口集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南六十里侯口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5宁晋县图: 东南有侯家口集。

  • 荡州

    隋大业元年 (605) 置,治所在比景县 (今越南平治天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三年 (607) 为比景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