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宁镇

长宁镇

①北宋置,属宁陵县。在今河南宁陵县境。

②金置,属武亭县。即今陕西武功县东北长宁乡。明改置长宁驿。

③亦名长临河。即今安徽肥东县南长临河镇。旧属合肥。清嘉庆《合肥县志》卷3:长宁镇“在城东南五十五里”。


(1)在江西省寻乌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 3.2 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宁,人口2.4万。以原县名长宁为名。明万历四年(1576年)起,历为县治。原名石谿堡,1914年设石谿镇。1949年改城关镇,1983年改名长宁镇。1997年文峰乡的上都等14村并入。产稻、蔬菜、寻乌蜜橘等。有轧钢、锰钢、稀土、农机、化工、印刷、罐头、酿酒、食品、粮油加工等厂。206国道、寻信公路在此交会。纪念地有寻乌调查旧址、寻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古柏烈士纪念碑等。古迹有镇山高阁。(2)在广东省博罗县西部偏南。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宁圩,人口 7700。取意“长久安宁”而名。1949年设长宁乡,1958年设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地处罗浮山东南,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农产稻、花生、甘蔗和豆类。并产木炭、木耳及蜂蜜和茶叶。特产“酥醪菜干”、“罗浮山甜茶”著名。有制药、纸箱、饮料、塑料、家具、造纸、爆竹、锯条等厂。324国道经此。罗浮山为风景游览区、革命根据地之一,东江纵队司令部曾设在冲虚观。古迹有冲虚观、酥醪观。(3)在四川省长宁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78.9平方千米。人口6.6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宁,人口2.1万。因长宁河得名。唐为羁縻长宁州治。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为安宁县治。1949年为安宁镇,1950年改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2年置长宁镇。1992年中心、安南、农胜、东山四乡并入。产茉莉花、蚕茧、灯草、柑橘、茶叶。有造纸、印刷、机械制造、酿造、酿酒、化工、粮油加工、化肥、食品等厂及小水电。打字纸、桨式木轮机、竹制工艺品著名。镇区沿长宁河两岸分布,呈菱形。为县工业及商贸中心。宜长、江长、兴长等公路经此。长宁河通木船。(4)在陕西省武功县东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宁街,人口5140。《武功县志》载:唐初在此置扶风县,俗称东扶风。金代设长宁镇,明、清因之。1949年设长宁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铸造、棉绒加工、农机修造等厂。有玉米皮编织业。是县东北部农贸集市。西宝公路北线经此。(5)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部,临北川河。面积92.2平方千米。人口 2.67 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宁,人口2250。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为长宁县治。清乾隆元年(1736年)设长宁驿,取“长治久安”之意。乾隆三十七年设长宁堡。1935年设长宁乡。1958年为西宁市七一三公社长宁大队,为纪念1958年7月13日朱德副主席视察,故名。1963年划归大通县称长宁公社。1984年改长宁乡。2001年撤销长宁、后子河二乡置镇。产春小麦、油菜籽,是县产粮基地之一。有农机站。宁大铁路和宁张公路经此。古迹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址。


猜你喜欢

  • 了溪

    即今曹娥江支流黄泽江。在今浙江嵊县东。《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嵊县:了溪“在县北余粮山下。《志》云:县东十里有浦口溪,其上源出奉化、宁海间,经县东三十里者为黄泽溪……俱出浦口,北绕余粮山而入剡,曰了溪

  • 岳希蓬长官司

    亦作岳希长官司。明洪武七年(1374) 置,属茂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南五里。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2引 《边防记》: “正德间,长官坤 卜作乱,伏诛。使其弟坤元袭其职,管波西、水西、渴渴勒都等

  • 阿尔布斯山

    亦作阿罗布斯山。又名省嵬山。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北之桌子山。《清一统志·鄂尔多斯》:省嵬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二百二十里。今名阿罗布斯山”。

  • 耳里匮设治局

    一名乌列盖。1921年3月由列山道乌希岭以东乌梁海蒙族地析置,治所在乌列盖(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科布多]西乌列盖)。水草丰茂,为乌梁蒙古族游牧处。后废。

  • 首止

    一名首戴。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睢县东南。《左传》: 桓公十八年 (前694) 秋,“齐侯师于首止”。杜注: “卫地。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 《春秋》: 僖公五年 (前694)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 寿黄支线

    自山西寿阳至黄澶口(今黄丹沟)煤矿。长15.8公里。为正太铁路支线。日伪于1941—1942年修筑。

  • 孤山寨

    北宋置,属绥德州。即今陕西府谷县西四十里孤山乡。元废。

  • 停船山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六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永归县有停船山。《舆地纪胜》 卷186隆庆府: 停船山 “在剑阁县八十里。……有石刻,乃皇朝乾德僧怀义撰云: 大禹治水,船泊峰峦,故名”。

  • 两粤

    地区名。广东、广西古为百粤地,故称两粤。称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后专指广东为粤省。地区名。与“两广”同义。广东、广西本百粤(越)地,故又别称粤东、粤西,合称“两粤”。

  • 下营关

    在今广西兴安县西。《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下营关在县西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