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岭子

长岭子

①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北二十五里。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51:“叆河边门长岭子卡路。”即此。

②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敬信镇防川村。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相近。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1:清光绪十二年(1886)中俄勘东界,“计自图们江下游左岸之长岭子起(距海口三十里地名防川项),有土字界牌(吴大澂勘界时,仿伏波故事建铜柱,而刻铭其上,曰:‘疆域有志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今已为俄人迁入伯利博物院作陈列品矣)……”。此铜柱为吴书篆文,柱高四公尺一寸五分,铭文前刻四十二字序文。共计四行五十八字。

③即今吉林长岭县(长岭镇)。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 (1908年1月)置长岭县于此。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长岭县,土名长岭子。”即此。

④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南之哈达岭山脉。《清一统志·吉林一》:长岭子“在(吉林)城西南五百里。土名果勒敏珠敦,南接纳噜窝集,北接库勒讴窝集。自长白山南一岭环绕至此,延亘不绝,为众水分流之地,东北流为雅吉善,辉发等河入混同江;西北流为英莪、瞻河、哈达、叶赫、克尔素等河入边”。


集镇名。在吉林省榆树市东北部。青顶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00。村在长土岗上,故名。主产玉米、大豆。有制砖、饮料等厂。有公路接开(通)于(家)公路。


猜你喜欢

  • 西津桥

    又名飞骑桥。在今安徽合肥市东北,古逍遥津上。《水经·施水注》:“东有逍遥津,水上旧有梁。”《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建安二十年(215),“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撤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

  • 板蚌

    即今云南广南县东南九十里板蚌乡。清有经制外委驻此。壮语 “板” 为村寨,“蚌” 为低凹,“板蚌” 意即低凹的村寨。集镇名。在云南省广南县东部、平密河与西洋江交汇处。板蚌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00。

  • 孟绢路

    亦作孟肙路。元元统元年 (1333) (一说至顺二年,1331) 置,属云南行省八百宣慰司。治所在今泰国清迈以南。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孟绢府。后废。元元统元年(1333年)置,治今泰国清迈南。

  • 南阳市

    1948年11月解放后由南阳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简称宛。在河南省西南部。面积2.66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1975 平方千米)。人口 1047.8 万(市辖区168.4万)。辖宛城、卧龙2区

  • 蒲津桥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前257) 初作 “河桥” 于蒲津 (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桥)。《新唐书·地理志》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开元十二年

  • 多奉县

    亦作都奉县。唐置,属羁縻琳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北宋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属琳州。北宋废。

  • 凤山

    ①即今河北石家庄市西矿市镇南凤山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井陉县图:(旧井陉)北有凤山。石太铁路凤山支线通此。②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岗根苏木以北。《辽史·太宗下》:大同元年(946)太宗耶律德光死

  • 杨村镇

    ①即今天津市武清县治。《明史·恭闵帝纪》:建文三年(1401),“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即此。明设巡司、管河通判。清设守备、武清县丞、主簿于此。1950年武清县迁治于此。②即今河北定兴县东南杨村乡。

  • 团岛

    在今山东青岛市西南,其颈与青岛相联属。清道光《胶州志》总图有“团岛”。

  • 蒙冈山

    在今江西安福县城东。《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蒙冈山 “在安福县治东。林木森秀,城中望之蔚然。一名秀峰。上有东岳行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