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闽江

闽江

一名建江。福建省最大的河流。长度及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之半。北源建溪出仙霞岭,中源富屯溪和南源沙溪均出武夷山脉。在今南平市附近汇合后始称闽江,东南流到福州淮安附近分南北二支,至马江罗星塔复合,折向东北流入东海。因横穿福建省境,福建简称 “”,故名闽江。《资治通鉴》: 五代汉乾祐三年 (950),南唐剑州帅查文徽 “遣剑州刺史陈诲将水军下闽江……会大雨,水涨,诲一夕行七百里至城下,败福州兵,执其将马先进等”,指此。


福建省最大河流。横跨福建全省。北源建溪出仙霞岭,中源富屯溪和南源沙溪均出武夷山,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东南流到福州市附近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折向东北流入东海。长541千米,流域面积6.0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 1850米3/秒。 上游水流湍急,森林茂密;中游也称剑溪,多暗礁险滩,两岸峭壁挺拔;下游江面开阔,沙洲、边滩发育。支流有尤溪、古田溪、大樟溪等。干、支流多直交成方格状水系,水量丰富,为重要水运通道。建有古田溪、沙溪口和水口等水电站。因横穿福建省境,福建简称“”,故名闽江。据《资治通鉴》,南朝陈天嘉五年(564年),陈宝应“据建安、晋安二郡,水陆为栅,以拒章昭达,会大雨,(闽)江涨,昭达放筏冲宝应水栅,尽坏之”。即此。


猜你喜欢

  • 蒲帆塘

    在今浙江湖州市北。《新唐书·地理志》湖州乌程县: “北二里有蒲帆塘,刺史杨汉公开,开而得蒲帆,因名。”

  • 巴东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乐乡县置,属信州。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长江北岸旧县坪。《寰宇记》卷148:巴东县“在巴之东,因以为名”。大业初属巴东郡。唐属归州。北宋太宗时移治今巴东县。南宋时尝移江北旧治

  • 得胜洲

    在今江西彭泽县西。《方舆纪要》 卷85彭泽县: 得胜洲 “在县西,明初克陈友谅,始捷于此,因名”。

  • 金齿山

    在今浙江象山县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 金齿山 “在县南百六十里。《海防说》: 山岛岙颇多,有金齿门港,倭船往来,每栖泊于此,亦南路要冲也”。

  • 祐川县

    ①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盖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②唐先天元年 (712) 改基城县置,属岷州。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北四十八里理川镇。《元和志》卷39岷州祐川县: “取县西祐

  • 西安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置,治所在长安、咸宁二县(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周至以东,铜川、韩城以南,镇安、山阳、商南以北地。清时缩小,相当今周至、铜川、渭南、宁陕等县市间地。明、清两

  • 哈密王墓

    俗称回王坟。在今新疆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枣井。哈密王室对哈密地区的统治约当明末清初时期,历经十代,共二百三十二年。现存陵墓三座,最大的一座为7世纪哈密王伯锡尔墓,建于1838—1845年。陵墓四角为瓷砖镶

  • 陀历道

    古代中国对古印度的交通道路。唐道宣《释伽方志》卷下:“后燕建兴末,沙门昙猛者从大秦路入达王舍城,及返之日,从陀历道而还东夏。”陀历国(故地在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上游达迪斯坦附近),为南北交通重要山道所经,

  • 银帐山

    亦名银殿山。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四十二里银锭山。《新唐书·地理志》 恭城县:“有钟乳穴十二,在银帐山。”

  • 径山

    ①在今浙江余杭市西一百二十五里。宋 《咸淳临安志》 卷25引 《径山事状》: “山乃天目之东北峰,有径路通天目,故谓之径山。” 山有东、西二径、凌霄等七峰。旧有径山寺,唐宋时颇负盛名,为禅林之冠,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