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
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梁山县东南开河乡西南一里。《春秋》: 桓公十一年 (前701),“公会宋公于阚”。即此。
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南旺湖中。《春秋》桓公十一年(前701年):公会宋公于阚,即此。
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梁山县东南开河乡西南一里。《春秋》: 桓公十一年 (前701),“公会宋公于阚”。即此。
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南旺湖中。《春秋》桓公十一年(前701年):公会宋公于阚,即此。
一作九曲山。 “伾”或作“岯”、 “邳”。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北一里。《尚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孔传:“山再成曰伾。”《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成皋大伾山下,……济沇之水与荧播
在今广东韶关市南。《方舆纪要》 卷102韶州府曲江县: 浈水馆 “在府城南。宋州守狄咸建”。
在今贵州晴隆县西北。《清一统志·兴义府》 “保甸铺”条:安南县(今晴隆县)有牛场铺。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晋书·明帝纪》:太宁元年(323),“李雄使其将李骧、任回寇台登,将军司马玖死之”。即此。南齐废。北周武帝时复置,为白沙郡治。隋属越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 卷82靖州: 楚湘台,“洪武三十年,楚王、湘王奉诏讨苗,尝驻军于此”。
在今广西田林县西南那腊村。《清一统志·泗城府》 “那比隘”条内:“又那蜡隘,在(西林)县南一百七十里。两山夹径,必由谷口出入,俱有兵防汛。”
即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家城子。1940—1953年先后为莒沂边和莒沂县治。
在今河北新河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堂阳县: “西南三十里有渠,自钜鹿入县境,下入南宫,景龙元年开。”
即路山。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水经·资水》: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 郦道元注: “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纠山,盖路山之别名也。”
又名龙山集。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二十六里,龙山西南麓龙山集。北齐置龙山县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