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信县

阳信县

西汉置,属渤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十七里信阳乡。西晋属乐陵国。北魏属乐陵郡。北齐移治马岭城(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五里)。隋徙治今县南七里西程子坞,为棣州治。大业初为渤海郡治。唐初为棣州治,后属棣州。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徙治今阳信县。明属武定州。清属武定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改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北部。属滨州市。面积792平方千米。人口43.4万。辖6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阳信镇。西汉置阳信县,治今无棣县北,属渤海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阳信县移治今阳信县东。隋移治今县西南之西程子坞。唐属棣州。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徙今治。在信水(今沟盘河)之阳,故名。清咸丰《武定府志》:阳信县“信水之阳也”。《阳信县志》:“钩盘河至城西南二十里截河铺为屯氏河,至城南十里红庙为信河,县之取名以此。”仍属棣州。金、元因之。明属武定州。清属武定府。1913年属岱北道(次年改称济南道),1925年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省。1942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属冀鲁边区。1944年属渤海行政区第四专区。1949年属垦利专区。1950年属惠民专区。1958年并入无棣县,1961年析出复置,属惠民专区。1992年属滨州地区。2000年属滨州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为主,大豆、谷子、高粱、甘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并产梨、苹果、葡萄、桃、杏和枣。盛产优质鸭梨,是全国鸭梨出口生产基地。地下储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有农机修造、建材、酿酒、不锈钢餐具、棉纺、食品等工业。有济埕、庆淄、永莘、乐胡等干线公路。有张家集土改纪念堂、牛王堂墓和新石器时代小韩遗址、商周的黄巾冢、明代的玉皇庙等。


猜你喜欢

  • 十三州

    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其中十一部沿用《尚书·禹贡》、《周礼·职方》 中的州名,习惯上称为十三州。成帝绥和元年(前8)罢部刺史,改置州牧,州遂成为正式名称。其后州牧又改为刺史。东汉晚期以后,刺史的辖境即不

  • 宛陵县

    西汉初置,属鄣郡。元封二年 (前109)为丹阳郡治。治所即今安徽宣州市。西晋为宣城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宣城县。古县名。西汉初置,治今安徽省宣城市。隋改名宣城县。汉为丹阳郡治;西晋以后为宣

  • 一统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北部,位于中沙群岛与香港之间。距中沙大环礁约140海里。1947年公布名称为一统暗沙。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载:一统暗沙“沙东西长二浬,宽一浬,平均深度8—9寻,最浅处有达6.

  • 北山站

    元置,在今广东惠来县西南。明改为北山驿。

  • 南北堰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7灵川县: 南北堰,“ 《志》 云: 去城 (今三街镇)皆三里,灌田二千余顷”。

  • 闽兴县

    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改侯官县置,为长乐府治。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永和元年 (后唐清泰二年,935) 复为侯官县。古县名。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王闽改侯官县置,治今福建省福州市,

  • 玉泉院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上。以泉得名。为宋陈抟(希夷先生)隐处。《清一统志·同州府二》:云台观“其相近有玉泉院,宋皇祐三年陈抟建”。

  • 郁 (鬱) 南县

    1914年改西宁县置,属广东粤海道。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建城镇。以在西江 (郁水) 之南为名。1920年直属广东省。1950年移治都城镇 (今郁南县)。

  • 锦江渡

    在今四川泸州市西南安富镇北长江岸。清嘉庆 《纳溪县志》 卷2: 锦江渡 “在县北大江一里许。其水上通戎城,下达泸、渝,行入辐辏,日无停泊。锦江晚渡为县八景之一”。

  • 冶亭

    即冶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朝天宫一带。《宋书·刘钟传》:刘钟“领石头戍事……冶亭群盗数百夜袭钟垒,距击破之”。即此。即“冶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