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平镇

阳平镇

①金置,属宝鸡县。即今陕西宝鸡县东七十里阳平镇。

②即今四川中江县西北阳平乡。清光绪《潼川府志》卷4:阳平镇“在县西北三十里。蜀汉后皆为重镇。明末毁于兵。宋文同《梓州中江新堤记》:‘西至于罗江,南至于阳平。’指此”。


(1)在河南省灵宝市北部。面积150.2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阳平,人口 2170。因地势平坦而且朝阳得名。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置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豆类等,特产苹果。有金矿和化工、面粉、纺纱、磷肥、农机修理等厂。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经此。古迹有北阳平遗址、黄帝陵遗址。(2)在湖北省大悟县西南部。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阳平口,人口 9920。1949年属礼山县四区。1955年为阳平乡,属大悟县四区。1957年属环城区,1958年属环城公社。1960年改为阳平公社,1975年阳平、白云两公社合并,仍名阳平公社。1987年置阳平镇。地处大别山丘陵区。主产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等,盛产桃、茶叶、板栗。矿产有金、磷、石灰石等。建有白云金矿、阳平磷矿、古寨砖窑厂。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公司在境内。107国道经此。(3)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阳平,人口 2610。原自然镇在今镇东5千米宁王乡宁王村。相传唐末得名,《金史·地理志》虢县有阳平镇。明、清因之。1949年设阳平乡,1961年设公社。1986年于宁王村建镇,同年镇迁今址。主产小麦、玉米、油菜籽,盛产辣椒、烤烟。工业以造纸、化工、机械等为主,并有电石厂。苇编业甚盛。有阳平火车站。公路通虢镇。


猜你喜欢

  • 西峰山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三街镇西北二里。《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西峰山“在县西北二里。高数百丈。三面峭拔,其中坦夷。上有龙泉,每日三涨三落”。

  • 白带山

    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石经山。《寰宇记》卷70范阳县:“白带山在县西北四十里。”清雍正《畿辅通志》卷17引《隋图经》:“智泉寺僧静琬见白带山有石室,遂发心书经十二部,刊石为碑。”即此。

  • 扁都儿山口

    古名大斗拔谷。在今甘肃民乐县东南七十里。《明经世文编》 卷405郑洛 《议修通海紧关隘口以弭虏患疏》: “扁都口者,青海之要冲,虏行之孔道,甘镇之咽喉。”

  • 敖汉旗

    后金崇德元年 (1636) 置,属内蒙古昭乌达盟。驻古尔板图尔噶山 (又名鼎足山,在今内蒙古敖汉旗驻地新惠镇内),后迁至今敖汉旗西北公爷府。清光绪间又迁往今翁牛特旗东南乌敦套海 (东老府)。宣统三年

  • 湾甸长官司

    明永乐元年 (1403) 置,直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傣语“湾” 为山包,“甸” 为平坝,意即山包上方的平坝。三年 (1405) 升湾甸御夷州。

  • 叶尔羌河

    一名葱岭南河。源出今新疆叶城县东南喀喇昆仑山北麓。为塔里木河主源。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8:叶尔羌谔斯腾“在叶尔羌城北五十里。源出西南葱岭中,屈曲出山,东北流分为二道,过叶尔羌城南,名哈喇乌苏。又东行

  • 望气台 (臺)

    ①亦名尹喜台。相传即尹喜故宅。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南。《史记·老子传》 《索隐》 引 《列仙传》: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后人即其处立台。《寰宇记》 卷6灵宝

  • 临泽县

    ①西晋改昭武县置,属张掖郡。治所即今甘肃临泽县东北昭武村。唐 《初学记》 卷8: “ 《十三州志》 曰: 昭武苏有临泽亭在其东”,县以亭名。《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96北凉录: 北凉沮渠蒙逊玄始九年 (

  • 安德县

    ①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东北。北魏太和中为安德郡治。隋开皇九年(589)移今山东陵县,为德州治。明洪武元年(1368)省入州。②南朝宋侨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高青、章丘等县市境

  • 清陂塘

    在今安徽阜南县南。《方舆纪要》 卷21颍州: 清陂塘在 “州南百二十里,引淮水灌田,为利甚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