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思里
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半岛西部沙漠地区。元汪大渊《岛夷志略》:“阿思里,极西南达国里之地,无山林之限,风起则飞沙扑面,人不敢行,居人编竹以蔽之。”
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半岛西部沙漠地区。元汪大渊《岛夷志略》:“阿思里,极西南达国里之地,无山林之限,风起则飞沙扑面,人不敢行,居人编竹以蔽之。”
明置,在今四川会理县北。《方舆纪要》卷74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会川驿“在卫北。又六十里为大龙驿”。
即军山。今江西南丰县西军峰山。在江西省东部、南丰县城西。相传汉代长沙王领兵讨伐南粤驻兵山下,命步将登山祭神时,见山上一将军正指挥漫山士兵进行操练。细观之又倏忽不见,因名军峰山。为雩山主峰。一般海拔40
即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唐永徽间置康居都督府治此。又称寻思干城。即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唐时康居都督府置于此城。
①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普觉镇。《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四十八旗(溪)屯军“在司东南(按,应为西南)。为湖广军民杂处之地,嘉靖中议筑堡于此,恃为险囤。不果”。《清一统志·松桃厅》 作
即今山东淄博市境内之明水。《水经·济水注》: 萌水 “出西南甲山。东北径萌山西,东北入于陇水”。
一作木剌夷国。在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元刘郁《西使记》:“其木乃奚在西域中最为凶悍,威胁邻国,霸四十余年。王师既克,诛之无遗类。”
①即今河南宝丰县北净旸河。 《水经·汝水注》: “汝水又径郏县故城南, 滶水注之。 水出鲁阳县之将孤山,东南流,……又东北至郏,入汝。”②即敖水。今湖北钟祥市北之长寿河、敖河。《明史·地理志》 钟祥县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北文殊河畔。《新唐书·李愬传》:元和十二年(817),“入白狗、汶港栅”。即此。在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攻淮西,遣兵“下白狗、汶港二栅”,即此。
在今新疆库车县城西南五十里库木吐喇村北。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2载:“丁谷山有石室五所,高丈余,深二丈许。就壁凿佛像数十铺,璎珞香花,丹青斑驳。”此即库木吐喇石窟,亦称库木吐喇千佛洞。
在今江西寻乌县南丹朱岭下。《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丹竹楼隘“在县南丹竹岭下,与广东兴宁、平远接界”。《清一统志·赣州府二》:丹竹楼隘“明万历四年,尝移大墩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