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陇州

陇州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秦州置, 以陇山得名。治所在陇东郡杜阳县(今陕西陇县东南十六里)。北周天和四年(569)废。大象二年(580)复置,治所在汧阴县(今陇县)。隋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元年(618)改陇东郡复置,辖境相当今陕西千水流域及甘肃华亭县地。其后逐渐缩小。天宝元年(742)改名汧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陇州。金移治汧阳县(今陕西千阳县西北)。元初复还汧源县。明、清不领县。1913年降为陇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东秦州置,治汧阴县(今陕西陇县东南)。“因(陇)山得名”(《元和郡县志》)。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移治汧阴县(隋开皇五年〔585年〕改为汧源县,今陕西陇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陇东郡复置,辖境约今陕西省千水流域及甘肃省华亭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汧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陇州。属关内道。北宋属秦凤路。金移治汧阳县(今陕西千阳县西北)。属凤翔路。元初复移治汧源县。明、清属凤翔府,不领县。1913年降为陇县。


猜你喜欢

  • 下相县

    秦置,属泗水郡。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南古城。西汉属临淮郡。《汉书·地理志》 注:“应劭曰,‘相水出沛国,故加下’。”东汉属下邳国。晋仍属临淮郡。南朝宋省。北魏复置,孝昌三年(527)为盱眙郡治。东魏武

  • 和林路

    元大德十一年 (1307) 改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置,治所在和林城 (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岸哈拉和林)。辖境相当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克鲁伦河上游流域以西各省区。皇庆六年 (1312) 改为和宁路。元大德十

  • 琼州

    唐贞观五年 (631) 析崖州置,治所在琼山县 (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旧州镇)。十三年 (639)废。寻复。天宝元年 (742) 改琼山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琼州。北宋熙宁四年 (1071) 移治

  • 向家山水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建昌县:向家山水“在县(治今艾城)北三十里。流经九溪湾”。清光绪《江西通志》卷60南康府:向家山水“出云门山,北入修水”。

  • 查牙山

    ①在今辽宁凌海市东北。《辽史·地理志》: 锦州有大查牙山、小查牙山。②即嵖岈山。在今河南遂平县西南七十里。《资治通鉴》: 唐乾符四年 (877),“黄巢与尚让合兵保查牙山”。

  • 高宛

    战国齐邑。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乡。《战国策·齐策一》: 田忌为齐将,“孙子谓田忌曰:‘重踵高宛’”。指此。古邑名。战国齐邑。即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镇。《战国策·齐策》:孙子曰:“军重踵高宛。”即此。

  • 渝关

    即榆关。又称临闾关、临渝关、临榆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隋开皇三年 (583) 筑。唐为东北军事重镇。辽、金、元渐废。明洪武初徐达修复,改名山海关。宋辽人已讹渝关为榆关,故山海海关又有榆关之称。

  • 福全山

    在今浙江瑞安市西北陶峰镇北。《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瑞安县 “陶山” 条: 福全山 “道书以为第三十三福地,山之北有白云岭”。(1)山名。在浙江省瑞安市西。相传为南朝道家陶弘景隐居处。道书称为“第三

  • 指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时齐国地,汉以后仍沿称齐。(1)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在今山东省北部,建都营丘(后称临淄,今淄博市东北)。春秋初齐桓公任用管

  • 阆阳县

    南朝宋置,属新城郡。治所当在湖北旧郧阳府。南齐属南新城郡。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