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场
①即今四川资中县南陈家乡。清光绪《资州志》卷3:陈家场“在州南七十里”。
②即今四川开县西南陈家乡。清咸丰《开县志》卷3:陈家场“距城八十里”。
③即今四川南川市西南南平镇。民国《南川县志》卷2:陈家场“正南路四十里。本名陈巴场。相传旧为陈、巴二姓萃处, 巴姓以赋役繁重,一夜举族逃去;陈姓追之不及,更名陈家场。……清宣统二年,立为南坪镇。铺户三百余家, 邑场称首”。
①即今四川资中县南陈家乡。清光绪《资州志》卷3:陈家场“在州南七十里”。
②即今四川开县西南陈家乡。清咸丰《开县志》卷3:陈家场“距城八十里”。
③即今四川南川市西南南平镇。民国《南川县志》卷2:陈家场“正南路四十里。本名陈巴场。相传旧为陈、巴二姓萃处, 巴姓以赋役繁重,一夜举族逃去;陈姓追之不及,更名陈家场。……清宣统二年,立为南坪镇。铺户三百余家, 邑场称首”。
又名绛水、赤水、牛鞞水。在今四川简阳市西。源出仁寿县东北龙泉山东麓,东北流,至简阳市城北合赤水河注入沱江。《清史稿·地理志》 简州: “绛溪河发源西北月亮沟,东南流,径城北,入江。”即“绛水(3)”。
在今山西高平县东南。《清一统志·泽州府》:丁壁镇“在高平县南三十里。有堡”。
在今江苏苏州市南。《越绝书 ·吴地传》:“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东南大姚。《越绝书·吴地传》:“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王摇居之。”
又讹作金蒲县。唐贞观十四年 (640) 置,为庭州治。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长安二年 (702) 改为北庭都护府治。宝应元年(762) 改为后庭县。古县名。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于
又作哆啰啯社。即今台湾省台南县东北东山乡。为高山族泰雅人哆啰啯社。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 卷1: 倒咯啰啯社 “离府治六十里”。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番社庄。光复后1950年置东山乡。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北四十六里塔卧镇。旧址包括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员会、省革命委员会等单位驻地。省委驻丁家院子,省革命委员会各部门驻雷家院子。附近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兵团司令
①南朝梁天监六年(507)置,属衡州。治所在始兴县(今广东始兴县西北)。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②东魏武定七年(549)置,治所在巨鹿县(今江苏盱眙县境)。北齐废。③北周置,属平州。治所在今湖北
即今陕西靖边县东四十里龙洲。《清一统志·延安府二》:龙州堡“明成化五年巡抚王锐建。城在平地,周二里二百十六步, 门二, 四面深沟,东西俱通边外要路,为极冲中地。今有把总分防”。明成化五年(1469年)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的直名丁宜。明张燮《东西洋考》卷4:“丁机宜,爪哇属国也。幅员最狭,酋众仅千余。柔佛黠而雄,丁机宜境相接也。”《顺风相送》“苧盘往丁机宜针”条:“(长腰屿)出猪母头用庚酉、
即今辽宁沈阳市南陈相屯镇。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南满铁路各线车站道里表:安奉线“陈相屯驿距抚安驿十一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