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章河
亦作陶张河。即今山东栖霞县东南、莱阳市东北之清水河,为五龙河上源。《清一统志·登州府》: 陶章河 “源出栖霞县东南十五里唐山,西南流经莱阳县 (今莱阳市) 东,又西南会县河西大河,合流南入海”。
亦作陶张河。即今山东栖霞县东南、莱阳市东北之清水河,为五龙河上源。《清一统志·登州府》: 陶章河 “源出栖霞县东南十五里唐山,西南流经莱阳县 (今莱阳市) 东,又西南会县河西大河,合流南入海”。
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分为迤东、迤西两部分。迤东包括今滇东及滇南,迤西即滇西。清初置迤东、迤西两道,乾隆时分迤东道为迤东、迤南两道,迤南专辖滇南,合称三迤。明时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分迤东、迤西两部分
唐武后时置,属威远县。在今四川威远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160荣州: 婆日市故城 “在县西北五十里。《旧经》 云: 唐武后朝置,以煎炼硫黄。一场在县东北三十里一溪侧”。
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关埠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33:潮阳县“门辟司巡检一员驻关埠”。
①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民勤县西南薛百乡。北魏废。《水经注》 卷40: “马城河又东北径宣威故城南。”②1913年改宣威州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1916年直属云南省。1954
即今江西南城县南六十里都军城。明置巡司于此。
一名真武山、仙侣山。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隅。《舆地纪胜》卷163叙州:书楼山“即师来山也。一名书楼山”。《清一统志·叙州府一》:师来山“在宜宾县西北三里。昔有人浮舟于此,忽见一道人飘然自空而下,止于峰顶
即今河北泊头市西南东辛店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交河县图:东有东辛店。
清雍正三年 (1725) 升神池堡置,属宁武府。治所即今山西神池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北部、内长城西南侧。属忻州市。面积1451.4平方千米。人口9.9万。辖3镇、7
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左传》: 成公十三年 (前578),晋厉公率诸侯伐秦,“师遂济泾,及侯丽而还”。即此。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年):晋伐秦,师“
唐武德六年(623)置, 治所在恒安镇(今山西大同市)。七年(624)废。唐武德六年(623年)置,治恒安镇(今山西大同市)。七年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