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壁镇
北宋置,属虹县。即今安徽灵璧县。元祐元年 (1086) 升为零壁县。旋废为镇。七年 (1092)复改为县。
北宋置,属虹县。即今安徽灵璧县。元祐元年 (1086) 升为零壁县。旋废为镇。七年 (1092)复改为县。
即杖义城。在今四川汉源县南。《方舆纪要》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伏义城在“所南九十里。唐李德裕筑此,以制大渡、清溪之险”。伏为杖之误。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西南。《方舆纪要》 卷122思州府黄道溪长官司: 黄道溪在 “司西南八十里。……诸溪下流皆附平溪大河入于沅江”。
即今浙江丽水市南大连云山。《清一统志·处州府一》:大连云山“在丽水县东南四十里。一名沙溪尖。巉岩陡绝,上插云霄,与青田小连云山相接”。
清置,属鄜州。在今陕西富县西北王家角。《清一统志·鄜州》:王家角镇“本朝嘉庆二十一年,移州判驻此”。
在今吉林农安县南小哈隆村。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长春府北“六十里小合隆镇”。
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叶店 (黄花涝)南盘龙湖畔。1963至1974年曾三次发掘,为商代中期古城址。城建于水滨高丘上,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城内东北隅有大型官殿基址。城外连陆部分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北炎方。《清一统志·曲靖府》: 炎方驿 “在宣威州南八十里炎方城内。旧名太忽都堡。明置炎方驿,今设炎松巡司,兼管二驿”。即今云南省沾益县东北炎方。明时又名太忽都堡。清因之。
即今朝鲜东北部的狼林山脉。《三国志·魏书·东沃沮传》: “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古山名。即今朝鲜境内狼林山脉。东汉、三国时东沃沮族居此。
在今河南光山县南。《方舆纪要》 卷50光山县 “淮水” 条下: “又有临仙河,在县南二十里。东北流,入于官渡河。”
在今湖南安乡县北七十里。《清一统志·澧州二》:军牧村“平原旷野,富于水草,冈峦横亘,势可屯守。相传汉马援征蛮时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