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远县
辽置,为益州治。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乡东北西小城子古城。后废。
(1)古县名。辽置,治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万金塔附近。为益州治。金废。(2)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0年由盐山县(今属河北)析置,为纪念在该地因抗日牺牲的杨静远烈士。1945年8月撤销,并入盐山县;同年10月又设静远县。1949年复名盐山县。
辽置,为益州治。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乡东北西小城子古城。后废。
(1)古县名。辽置,治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万金塔附近。为益州治。金废。(2)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0年由盐山县(今属河北)析置,为纪念在该地因抗日牺牲的杨静远烈士。1945年8月撤销,并入盐山县;同年10月又设静远县。1949年复名盐山县。
即博望山。在今安徽芜湖市北长江滨。与对岸和县西梁山相对,合称东、西梁山。又称博望山、望夫山。在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长江南岸。海拔84米。与对岸和县西梁山合称天门山。山势陡峻,东南坡较缓。历为江防要地,
①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改唐县置,治所在今河北唐县西南。五代唐同光初复改唐县。②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改香山县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中山市。1983年改设中山市。(1)古县名。五代梁开平三年(
西汉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四里古城村。《水经·沙水注》:“有扶亭,又有洧水沟,故县有扶沟之名。”东汉属陈留郡。三国魏属陈留国。西晋初废,后复置。东魏属许昌郡。北齐移治今扶沟县。隋属颍
一名白若山。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26庐江县“冶父山”条下:“又百药山在县南十里。山产药。《志》云:县之镇山。”
①北魏置,为北淯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西魏为蒙州治。隋仁寿中为淯州治。大业初为淯阳郡治。隋末废。②1912年改清武川厅置,寄治归化城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沿袭古武川镇之名。1914年属绥远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三庙街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金熙宗时改为驸马宫。明景泰二年(1451)重建,复名竹林寺。②东晋大兴四年(321)建,即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磨笄山下鹤林寺。《宋书·戴顒传》:元
在今吉林磐石县东南黑石镇境那丹佛勒古城。明于此置驿站。明《辽东志》卷9: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纳丹府城”。清作那丹佛勒城。
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市)西门。《晋书·吕纂载记》:吕纂“夜率壮士数百,逾北城,攻广夏门”,即此。
一名长桥。在今江苏吴县东南十五里,跨澹台湖口。桥长一千二百丈。桥洞可通舟楫者五十有二,中间三孔较高,可通行大船。明陈循 《重建宝带桥记略》 云: 唐刺史王仲舒“鬻所束宝带以助工费”。故以为名。又称长桥
一名樊馆镇。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方官镇。明万历《保定府志》卷2新城县图:北有方官社。清《畿辅舆地全图》新城县:方官店在“县北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