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馆陶县

馆陶县

①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即今河北馆陶县(南馆陶镇)。《元和志》 卷16馆陶县: “陶丘在县西北七里。……赵时置馆于其侧,因为县名。” 三国魏为阳平郡治。北周为屯州治。隋属武阳郡。唐属魏州。宋属大名府。金移治今山东冠县西北北馆陶镇。元属濮州。明属临清州。清属东昌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9年划归河北省,移治今馆陶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阳平郡。寄治无盐县 (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北魏移今宁阳县境。


(1)古县名。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固镇县境内。南朝齐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南部、卫河西岸,东邻山东省。属邯郸市。面积456平方千米。人口29.3万。辖4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馆陶镇。以城西北7里有陶丘,赵国在其侧设馆得名。西汉置馆陶县,治南馆陶(今治),属魏郡。《元和郡县志》魏州馆陶县:“陶丘在县西北七里。《尔雅》曰:再成为陶丘。赵时置馆于其侧,因为县名。”三国魏属阳平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属屯州。隋大业二年(606年)徙治今北馆陶,属魏州,三年改属武阳郡。唐先后属屯州、魏州、魏郡、魏州。大历七年(772年)改名永济县,旋复名馆陶。宋、金属大名府。元属东平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县,旋复置,属山东省布政使司东昌府。弘治二年(1489年)改属临清州。清属东昌府。1912年属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8年直隶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49年属河北省邯郸专区,县治迁今址。1952年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并入冠县,1961年复设馆陶县。1965年卫运河以东部分并入冠县、临清县,馆陶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改属邯郸市。地处河北平原南端,地势平坦。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机械、酿酒、造纸、轻化等工业。邯馆、济馆铁路,106、309国道,邯馆等公路经县境。古迹有汉驸马墓。


猜你喜欢

  • 海门寨

    北宋置,属潮阳县。即今广东潮阳市南海门镇。即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南海门镇。北宋属潮阳县。

  • 东平墟

    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南临海之东平镇。清设东平墟汛。

  • 赤谷口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七里。《宋史·宁宗纪》: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三月,“利州统制王逸等率忠义人复皂郊……忠义人十万余出攻秦州,官军继进,至赤谷口,王逸传(刘)昌祖之命退师,且放散忠义人,军大溃”。

  • 清江河

    即清水。在今四川开县东北之东河,为小江 (开江) 支流。《明史·地理志》 开县: “南有开江,彭溪之上流,有清江自县东流合焉。”白龙江支流。在四川省东北部。源出青川县西北摩天岭大草坪南麓,东南流经广元

  • 姚安所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姚安守御千户所,属楚雄卫。治所即今云南姚安县。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废。

  • 岚山县

    唐贞观七年(633)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次年废入三溪县。

  • 皇母山

    即太行山。在今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寰宇记》 卷52孟州济源县: “太行山,相传皇母山也,或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祈福而岁祷焉。其山起于邑界。”

  • 筀竹岭

    在今浙江余姚市西南十八里。《方舆纪要》卷92上虞县: 筀竹岭 “在县 (治今丰惠镇) 东二十里。即余姚县接境处”。

  • 黄后 (後) 店

    亦名黄花店。即今天津市武清县西黄花店乡。清乾隆 《武清县志》 卷1: 皇后店集 “在县南四十里”。同治 《畿辅通志》 卷46武清县图: 南有黄花店,驻外委。

  • 罗云 (雲) 堡

    在今山西洪洞县西北。《清一统志·霍州》 “梗壁堡” 条下: “罗云堡,在 (赵城)县西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