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香山

香山

①在今北京城西北四十里,为西山支脉。清《日下旧闻考》 卷87引 《长安可游记》: “香山有乳峰石,时嘘云务,类匡庐香炉峰,故名。” 自辽金后,为历代皇家园囿。初为辽中丞阿勒弥私舍。金大定二十六年 (1186) 香山寺成,赐名大永安寺,又于寺旁建行宫及佛舍,增建会景楼和祭星台。元、明相继扩展。清康熙十六年 (1677) 建香山行宫,乾隆十年(1745),增建多处台榭亭阁,改名静宜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1900年又八国联军入侵,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辟为香山公园。

②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寰宇记》 卷9引 《吴地记》 云: “吴王遣美人采香于此,山以为名。” 民国《吴县志》 卷19: 香山“山北有地名上园、下园者,即大晏岭、小晏岭,为吴王艺花处”。

③又名香湾。在今江苏江阴市东。《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江阴县: 香山 “相传春秋时,吴王尝遣美人采香于此。上有采香径,近大江”。

④在今安徽东至县县西五十里,临长江。《方舆纪要》 卷27东流县: 香山在 “县南四十里。香口镇之主山也,上有石洞”。

⑤即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五十八里大蓬山。《舆地纪胜》 卷11庆元府: 香山 “在慈溪。旧名大蓬山,其岩有三佛迹”。

⑥在今江西信丰县南。《寰宇记》 卷108虔州信丰县: 香山 “在县南七十里。九十九峰,有小溪十八,道出龙湖口。多产药物”。

⑦即��山。 一作箕山。 今山东青州市东五十里香山。 元于钦 《齐乘》 卷1 “��山” 下称: “齐城山势俱带西南,东郊平原百余里,有香山者,童然孤峙,康浪发其南, 尧水径其东, 即��山也。”

⑧在今山东东阿县 (铜城镇) 南,黄河北岸。山下有镇名香山镇。《方舆纪要》 卷33东阿县 “鱼山”条下载: “香山在县 (按: 东阿县旧治,今平阴县西南东阿镇) 北十五里大清河西岸。山东北有艾山。两山相对,河出其中。”

⑨在今河南宝丰县东南二十里。清同治 《河南通志》 卷8: “旧名火珠山。上有二峰,东曰大龙山,西曰小龙山。相传慈云大士证道处。唐时寺塔并存。”

⑩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龙门山东。因产香葛,故名。唐白居易晚年常游此,饮酒赋诗。《旧唐书·白居易传》: “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 大中元年 (847)卒。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

(11)在今广东德庆县北二里。《舆地纪胜》 卷101德庆府: 香山 “即利人山,在端溪。《吴录》云,端溪山有五色石,石上多香草”。《方舆纪要》卷101德庆州: 香山 “高二百余丈,周四十余里,为州之主山。昔多香木,一名利人山。下有漱玉泉”。

(12)即香炉山。在今广东中山市南六十里。《寰宇记》 卷157广州东莞县: 香山 “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旧香山县以此名。

(13)在今陕西宜君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7宜君县: 香山 “在县西北十里”。《清一统志·鄜州》: 香山 “多产香草”,故名。

(14)在今宁夏中卫县南。《清一统志·宁夏府一》:香山 “周环约五百余里,东南接壤灵州,西南与兰州府靖远县连界。明为庆藩牧场。本朝始入县治。地多旱,遇雨乃可收”。

(15)佛经有香山,在雪山之北。雪山即须弥山,今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境内之喜马拉雅山。香山盖今地学家所谓脱兰斯喜马拉雅山。《观佛三昧海经》: “雪山有树,名殃伽陀,其果甚大,其核甚小,推其本末,从香山来。以风力故,得至雪山。”


(1)古山名。(1)又称香湾。在今江苏省江阴市东。相传春秋时吴王曾遣美人采香于此。五代梁贞明五年(919年),吴越攻常州,兵败香湾,即此。(2)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东。唐白居易曾在此筑石楼,号香山居士。(2)今山名。(1)在北京市海淀区,属西山。原名香炉山。主峰香炉峰(俗名鬼见愁),海拔575米。《日下旧闻考》:“香山有乳峰石,时嘘云雾,类匡庐香炉峰,故名。”由火山喷发玄武岩组成。金代起成为皇家游幸之地。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在此建香山寺(初名永安寺)。清康熙年间建香山宫,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兴土木,建皇家御园静宜园。共有二十八景,如勤政殿、翠微亭、栖云楼、香山寺等。1860年和1900年先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破坏。1949年后经整修辟为公园。其中见心斋为富江南情趣的小型庭院,为“园中之园”;双清别墅1949年时曾一度为中共中央驻地。自然景色随季节而变,以秋季的红叶和冬季雪景最负盛名。东麓有碧云寺。(2)在山西省晋城市西北。因旧时山顶松柏满坡,花香四溢,故名。海拔1178米。现为荒山疏林。山顶建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3)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西北。又称三石山。因三峰突起似笔架得名。海拔 1431 米(西峰)。周围群山环抱,形势挺秀险要。峰腰有天然洞穴,俗称奇峰洞,为佛教胜地。建造寺院,始于苻秦。北宋熙宁年间敕修中峰崎峰洞,建圣果院白雀寺,壮丽辉煌。现中峰云岩寺尚有北宋雍熙二年(985年)造像碑。西峰有龙泉寺,寺内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镌刻龙泉寺碑一通。寺后有悬崖,高约百米,瀑布由高处倾泻而下,极为壮观。(4)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境、黄河支流清水河以西。东西走向,呈弧形向北突出。有香岩寺山、老君山、米钵山等高峰,以主峰香岩寺山(海拔2357米)首字命名。南部高,北部较低。黄河切过西端,形成黑山峡。煤矿丰富,为自治区四大煤田之一。(3)村名。在山东省东阿县东南部。属铜城镇。人口520。明万历年间苏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村以山名。作物以粮、棉为主。村民多从事开山、石灰等副业。古迹有香山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有香山寺院一座。


猜你喜欢

  • 九吾山

    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7保安县:九吾山在“县西五十里。上有湫,岁旱不竭”。

  • 柘东节度

    即拓东节度。南诏置,治所在柘东城(今云南昆明市)。公元8世纪南诏置,治柘东城(在今云南昆明市)。统辖原东、西爨地区,相当今云南省绥江、盐津等县以南至红河沿岸一带,和贵州省赫章、威宁、普安等县地。

  • 安洲驿

    在今浙江仙居县城西隅。宋《嘉定赤城志》卷3仙居县:安洲驿“在县西三百步。旧名括苍驿,绍兴二十六年令梅克明建,后废。嘉泰二年令林岳重建,以近安洲山,更今名”。

  • 长泽川

    在今宁夏固原县北。《资治通鉴》:唐大历十一年(776),“吐蕃寇石门,入长泽川”。即此。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苏木附近。《资治通鉴》: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吐蕃攻石门,入长泽川”,即此。

  • 二王冢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郑家沟西南鼎足山上。旧籍多记载为齐桓公小白和齐景公杵臼之墓。《史记·齐太公世家》 集解引《皇览》曰:“桓公冢在临菑城南七里所菑水南。”又曰:“景公冢与桓公冢同处。”但1984年经过

  • 峦城

    即赤城。在今陕西华县西。《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径峦都城北,故蕃邑,殷契之所居。《世本》 曰: 契居蕃。阚骃曰: 蕃在郑西。然则今峦城是矣,俗名之赤城。”又作赤城。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北魏时属郑

  • 五氏

    亦名寒氏。春秋晋邑。在今河北邯郸县西。《春秋》:定公九年(前501),“秋,齐侯、卫侯次于五氏”。《左传》:定公十年(前500),“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杜注:“午,邯郸大夫,寒氏即五氏。”古邑名。又

  • 大辛庄商代遗址

    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镇东北十六里大辛庄南。1953年发现。后经发掘,发现房址十二座,水井八眼,墓葬四十二座,出土石、骨、蚌、陶、铜器七百余件。历年出土的青铜器中,有斝、觚、盉等酒器,戈、镞等武器

  • 诃利鸡罗国

    故地有数说:(1)在今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沿岸;(2)在今孟加拉国沿海之巴卡尔甘杰和诺阿卡利地区,或在今梅格纳河西岸,或在今吉大港附近。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昙光禅师“南游溟渤,望礼西天,承已

  • 宏路站

    元置,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宏路镇。即今福建省福清市西南宏路。元至元间置,明改为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