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山
①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六十里。西晋时.有马兰羌居马兰山中,因以为种落之号。《晋书·惠帝纪》:元康六年(296),“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反”,即此。《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引《陕西通志》:“晋元康六年,马兰羌、卢水胡反,攻杀北地太守张损、郡尉张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力战得免。”其麓曰马莲滩,即马兰山之讹。
②即马栏山。在今陕西铜川市北。
古山名。在今陕西省铜川市北。东晋咸和九年(334年),北羌王薄句大为后赵石斌、石韬所败,逃奔于此。
①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六十里。西晋时.有马兰羌居马兰山中,因以为种落之号。《晋书·惠帝纪》:元康六年(296),“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反”,即此。《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引《陕西通志》:“晋元康六年,马兰羌、卢水胡反,攻杀北地太守张损、郡尉张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力战得免。”其麓曰马莲滩,即马兰山之讹。
②即马栏山。在今陕西铜川市北。
古山名。在今陕西省铜川市北。东晋咸和九年(334年),北羌王薄句大为后赵石斌、石韬所败,逃奔于此。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海滨。旧为沙洲,称五鲲身。连横 《台湾通史·独立纪》 载: 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 日军侵台时,台湾军民迎战日军,“周明标、张占魁两营驻喜树庄”。即此。后因港口淤塞,喜树港已
东汉建初四年 (79) 改纶氏县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西五十四里颍阳镇。西晋废。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武林县复置,属洛州。大业元年 (605) 改为嵩阳县 (徙治今登封市)。
即般阳路。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
即泉口市。今浙江奉化市西北十六里萧王庙镇。北宋庆历二年 (1042) 建萧王庙,祀县令萧世显,故名。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纳州。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天宝元年 (742) 属都宁郡,乾元元年 (758) 复属纳州。后废。
即今河南中牟县北二十四里万胜村。《新唐书·秦宗权传》:唐光启三年(887),秦宗权围汴州,其将卢瑭“引兵屯万胜,夹汴而栅”。后置镇。《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同光四年(926),帝“至万胜镇,即命旋
即今四川富顺县西北六十里仙市镇。民国《富顺县志》卷3:仙滩“北距县六十里。水陆交通,橹船云集,亦荣溪上下之一繁聚”。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黄竹塘。《方舆纪要》 卷103兴宁县: 黄竹塘隘 “在县西三十里。路通龙川县”。
又作昭摩多、召磨多。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南土拉河上游南岸。《清史稿·圣祖本纪》:康熙三十五年 (1696),“抚远大将军伯费扬古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即此。“昭莫多”,蒙古语意为树木。又作昭摩多,蒙
①战国秦惠文王于巴国别都阆中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阆中市。《舆地纪胜》 卷185引《元和志》 云: “阆水行曲,经县三面,县居其中,以此为名。” 《太平御览》 卷44引 《阆山图经》 曰: “阆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