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滩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黄河南岸。《方舆纪要》卷60兰州:马兰滩“明初扩廓围兰州。别将于光自巩昌驰救, 至马兰滩, 为扩廓所袭, 兵败被执处也”。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黄河南岸。《方舆纪要》卷60兰州:马兰滩“明初扩廓围兰州。别将于光自巩昌驰救, 至马兰滩, 为扩廓所袭, 兵败被执处也”。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和顺县。《元和志》 卷13和顺县: “因县东北和顺故城为名。” 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辽州。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省入辽山县,元祐元年 (1086)
一称六剌滩。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北四十里陵阳山麓舒溪上,现已没入太平湖。李白《下陵阳溪三门六剌滩》诗:“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何慙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①三国蜀汉置,属越嶲郡。治所即今四川屏山县西北一百二十五里新市镇。西晋废。《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初,越嶲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安上)县,去
唐开元七年 (917) 升剑南支度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置,为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益州 (至德升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兼昆明军使,领益、彭、蜀、汉、眉、绵、梓、遂、邛、剑、荣、陵、嘉、普、资、嶲、黎、
元至元二十四年 (1287) 置,属仁德府。治所在易浪湳龙 (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九十二里古城)。次年改归厚县。古县名。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置,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属仁德府。
在今广西平南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8平南县: 蓝峒山 “山多窍穴,有蓝峒村。又有石脚岩,相传岩通勾漏”。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东安乡南。《方舆纪要》卷92慈溪县:长溪关“在县西北长溪岭。溪流其下”。
云南省的别称。云南省本简称滇,明、清时又因位于国土南部,故名滇南。明许伯衡著有《滇南札记》。(1)地区名。指今云南省昆明市以南地区。包括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部、思茅市、西双版纳
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元和志》 卷12昌宁县: 倚梯城,“累石为之,东北两面据岭临谷,西南两面俯眺黄河,悬崖绝壁百余尺,其西南角即龙门之上口也。以城在高岭,非倚梯不得上,因以为名。城中有禹庙。后魏孝文
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北六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前211),“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即此。《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平舒城北。城侧枕渭滨,半破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