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马山

马山

①即马迹山。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北岸之马山。

②在今江西遂川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龙泉县:马山“状如奔马,其西一峰,悬崖特出如马首,宋时置寨其上。下有龙潭”。

③在今山东枣庄市南。《方舆纪要》卷32峄县:“马山在县南九十里。以山势若奔马而名。或谓之马旺山,武水出焉。”

④在今山东即墨市西十里。《魏书·地形志》:长广有马山祠。《隋书·地理志》:即墨县有马山。

⑤在今河南内乡县东北五十里。《清一统志·南阳府》:马山“有叠嶂悬崖,下临默河,其相接者为金斗山”。

⑥即昭山。在今湖南长沙市南,接湘潭市界。《清一统志·长沙府一》 “昭山”条引《旧志》称:“昭山即马山,与湘潭分界,截江而起,仄立万仞,怪石磅礴,异木层阴,微露岩崿,舟过其下,隐隐见石窗岩牖,窥攀莫及,洵异境也。”


(1)集镇名。(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西南部。马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130。因地处马山脚而得名。产稻、红瓜子等。为农贸集市。有农机厂和农副产品加工厂。枝柳铁路经此并设大岭站,公路通县城。(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东部。马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900。因旧有马山庙得名。有淀粉、竹器编织、茉莉花茶加工、爆竹等厂。周围盛产沙梨,其中蜜梨远近驰名。公路通县城。(2)即“马迹山”。


猜你喜欢

  • 阳曲镇

    金置,属阳曲县。即今山西太原市北二十八里阳曲镇。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东部。面积39.4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阳曲村,人口 5350。因村位居阳兴河河湾之阳,故名。东汉末曾为阳曲县治。1

  • 江家湖

    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江家湖在“县(治今永平镇)西一里。一名西湖。湖内生茭荷,旁多高柳。沙屿回折,景趣潇洒。今故址仅存”。

  • 陶乐湖滩

    即今宁夏陶乐县南高仁镇。1929年于此置陶乐设治局 (后改陶乐县)。

  • 多云山

    ①在今湖北武穴市北。《舆地纪胜》卷47蕲州:多云山“在广济县十五里。天欲雨,则山先出云”。《方舆纪要》卷76广济县:多云山“在县(今梅川镇)东十五里。多云水出焉,流入罗田县界”。②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

  • 清水陂

    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53临潼县: 清水陂 “多水族之利”。

  • 小岩山

    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小岩山亦在司(今西山镇)北,与大岩山相连。”

  • 寒盼寨

    明羌寨。在今四川松潘县北水晶乡北寒盼村。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1 《边防记》: “ (松潘) 下潘州白利等番挟牛羊毡毳来,或由阿玉岭或由铁门墩出抵寒盼、祈命诸寨,贸易茶斤,岁以为常。”清康熙四十

  • 姑婆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北,白沙岛之西北。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3: 姑婆屿,“澎湖居民春往捕蠔,冬往掇拾紫菜”。北端海拔21米。有英船遇难纪念碑。清光绪十八年 (1892) 英船在此失事。

  • 伊阙山

    一名龙门山、钟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魏书·释老志》:景明初,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于洛南伊阙山”。即此。即“伊阙”。

  • 枫树岭

    在今安徽宁国县西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麈岭” 条下: “又北二十里为枫树岭,与独蛇、伏岭、分水、丛山四关,皆茂密险隘之地。明嘉靖中建哨台于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