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吾山
在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明一统志》卷64常德府: 高吾山 “一名西山。其下即武陵溪,合于沅江。晋渔父费道真隐此”。
在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明一统志》卷64常德府: 高吾山 “一名西山。其下即武陵溪,合于沅江。晋渔父费道真隐此”。
①唐乾封元年(666)改博城县置,属兖州。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总章元年(668)复改博城县,神龙元年(705)又改乾封县。北宋开宝五年(972)徙治岱岳镇(今泰安市)。大中祥符元年(10
1927年置,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即今云南勐海县。民国《云南省民政厅<有关各县更改县名及设治局土名译音〉案卷》:“其县治驻地原名勐海,因勐海之西旧有佛山,故去其土名勐字,而更以佛字,名佛海。似已脱
北宋元祐五年(1090)置,属黔阳县。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托口寨”条下:“又竹滩堡,在县(治今黔城镇)南二十里。宋熙宁中,置铺于此。元丰八年罢。元祐五年,复置砦。今仍置堡,恃
又名铜塘山。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上饶县: 封禁山在 “府东南八十五里。一名铜塘山。险塞危峻,为郡之要害。中产铜铁。景泰中,福建沙县寇邓茂七盗冶铜铁,剽掠永丰,知县邓显追捕遇害
即今福建柘荣县。《清一统志·福宁府》:后溪关“在霞浦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柘洋。王闽时立。宋建炎中,贼范汝为自政和来犯,里人王褒拒之于此”。五代王闽时置,即今福建省柘荣县驻地双城镇。属霞浦县。宋建炎中范汝为
十六国前凉张骏置,治所在大夏县(今甘肃广河县西阿力麻土乡古城)。后废。北魏皇兴三年(469)复置,后又降为大夏县。前凉张骏析武始、晋兴、广武三郡置,治大夏县(今甘肃广河县西北)。以大夏水得名。辖境约当
①三国吴分庐陵县置,属庐陵郡。治所在今江西永丰县东北。南朝梁属巴山郡。隋开皇十年(590)废入庐陵县。②唐武德五年(622)置,属威州。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境。贞观元年(627)废。③唐至德二载(757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龙门县:“东南二十三里有十石垆渠,(贞观)二十三年县令长孙恕凿,溉田良沃,亩收十石。”
又称千光王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葛岭东北宝云山。乾德二年 (964),吴越国王钱俶建。北宋苏轼“宝云楼阁闹千门” 的诗句指此。
①在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南。《方舆纪要》卷53西安府:交水在“府南三十里。一名福水。上承樊川,西至石碣,遂分为二: 一注沣水,一入昆明池”。②即今云南曲靖市北二十六里西平镇。元至元十三年(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