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寨山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西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09天河县: 高寨山在 “县西二十里。旧县治在其下,其相近者曰北陵山,麓有水泉”。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西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09天河县: 高寨山在 “县西二十里。旧县治在其下,其相近者曰北陵山,麓有水泉”。
①秦庄襄王二年 (前248),取赵晋阳邑置,秦为太原郡治。治所在晋阳城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东汉后兼为并州治所。北齐河清四年(565) 移治汾水之东。隋开皇十年 (590) 还治古城营。五代
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三十里。系原山支脉。元于钦 《齐乘》 卷1: 原山在 “ (般阳) 府东南七十里。《地志》 云: 原山,淄水所出。今名岳阳山”。
①即今河北辛集市东北十八里范家庄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7束鹿县图: 北有范家庄。②即今河北赵县东三十六里范庄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5赵州图: 东有范家庄。③即今山东泰安市东汶水滨范镇。
亦作故道郡。北魏延兴四年 (474) 置,属南岐州。治所在尚婆城 (今甘肃徽县东北)。辖境相当今甘肃徽县、两当二县地。太和元年 (477) 移治梁泉县 (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西魏改为归真郡 (一说
指今湖北枝江县南百里洲南之松滋河。《寰宇记》卷146枝江县:百里洲“洲首派别南为外江,北为内江”。东流至今枝江县东南百里洲尾又合为一江。(1)古水名。又称外水(《水经注·江水》)。指今四川省彭山县以下
西汉置,属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仙游县东。东汉为交趾郡治。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又为交州治。隋移治仙游附近,大业初属交趾郡。唐武德四年(621)为龙州治,贞观元年(627)属交州。唐末废。古县名
即石城县城。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七十里灌口乡石城村。《舆地纪胜》 卷22池州: 南太原郡城“在贵池西九十里。《舆地志》 云,梁大同年置,隋开皇九年废”。
清乾隆年间建旗,属黑龙江将军。其后驻地在阿拉坦额莫勒镇。据 《东三省纪略》卷5: 新巴尔虎 “昔日在外兴安岭北麓游牧,嘉庆间渐向南徙,遂成部落。因其言语与陈巴尔虎相通,故名巴尔虎。新编入旗,故曰新巴尔
①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南兴隆山。《清一统志·奉天府一》: 窟窿山 “在岫岩厅东北八十里”。民国 《奉天通志》 卷75本溪县: 窟窿山在 “城东南六十里。 巍峰耸立, 壁若剗削, 崖间有天然圆孔径丈许,自下
在今安徽砀山县附近。《方舆纪要》 卷25砀山县 “龙扒沟” 条: “又有盘盆河,万历二十五年河臣杨 一魁议,空砀山之地,北导李吉口下浊河,南存徐溪口下符离,中存盘盆河下小浮桥,三河并存,南北相去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