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州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高邮府置,属扬州府。治所即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兴化二市及宝应县境。1912年改为高邮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高邮府置,治高邮县(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高邮、宝兴、兴化、金湖等市县地。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县。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高邮府置,属扬州府。治所即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兴化二市及宝应县境。1912年改为高邮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高邮府置,治高邮县(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高邮、宝兴、兴化、金湖等市县地。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县。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九十里天坛山南麓。唐代道人司马承祯修真于此。李白、杜甫皆曾到此游览吟诗。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前天坛山南麓。唐时司马承祯修真处。李白、杜甫皆至此游览吟诗。
即今河北沧县东北四十五里李天木回族乡。清乾隆《沧州志》疆域图:东有李天木庄。
在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八里大平台。相传为商纣王于此筑苑台。《史记·殷本纪》:纣“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又《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正义》引《括地志》:
明洪武初置,后属郧阳卫。治所在今湖北房县东。后废。
①古济水分流。源自今山东曹县北,东北流至今山东定陶县北注入古菏泽。《史记·高祖本纪》:五年(前202),高祖“即皇帝位氾水之阳”。即此。今定陶西北有汉高祖坛,高祖即位处。②或称南氾水。在今河南襄城县北
即今河北深泽县东南二十五里铁杆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5深泽县图: 东南有铁干镇。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郴阳县 (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兴县以南的耒水流域和宜章县地。明洪武初改为郴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郴州置,治郴阳县(今湖南郴州市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在今广西扶绥县北。《方舆纪要》 卷110永康州: 绿瓮江 “在州 (治今中东镇) 西南。源出州北绿空山,西南流,合思同、罗阳诸水,入于丽江”。
即今安徽舒城县东北三十里桃溪镇。清光绪 《舒城县志》 卷5: 桃溪渡在 “县北三十里,当官道。康熙中,邑人孔、盛二氏捐设义渡,架浮桥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