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鲁山

鲁山

①在今山东沂源县西北,与淄博市交界处。《水经·沂水注》: “沂水又东南螳蜋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寰宇记》 卷23沂水县:“螳螂山在县北百九十二里。《水经注》 云,螳螂水出鲁山,今按此山与大小二鲁山连接,前则平野弥望,清流萦带,南面有穴若门,直入二十里,可容方驾,游之清旷,非复人境也,西与新泰县分界。”

②一名露山。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十八里。《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鲁阳县: “鲁山,滍水所出。”《水经·滍水注》: “滍水又东径鲁阳县故城南,……有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

③一名大别山、翼际山。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龟山。《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径鲁山南,古翼际山也。……有刘琦墓及庙。”《元和志》卷27汉阳县: 鲁山 “一名大别山,在县东北一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汉水。山上有吴将鲁肃神祠”。《舆地纪胜》卷79鲁山: “彼在三代时谓之大别山。不知因何又名鲁山也,岂鲁肃庙食于此,而名是山欤。”


(1)古山名。(1)又名露山。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北接襄城县界。北宋梅尧臣有《鲁山山行》诗。(2)在今湖北省武汉市东北隅。《资治通鉴》:南朝齐永元二年(500年),“房僧寄将还建康,至郢,帝敕僧寄留守鲁山”,以防萧衍军东下,即此。(3)即今湖北省武汉市龟山。(2)今山名。在山东省中部,跨莱芜、临朐、淄博、沂源等市县。因春秋时在鲁国境得名。断块山。同名主峰海拔1108米。为沂河发源地。主峰由片麻岩构成,其余大部分为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分布普遍,有沂源溶洞群、博山溶洞等著名洞穴。有明大雄宝殿、天山圣母祠等古迹。


猜你喜欢

  • 马头镇

    ①即今河北丘县治。旧为丘县一重镇,交通发达,商业繁盛。1952年丘县由丘城镇迁此。②即今河北涿州市东北三十里,琉璃河东岸码头乡,北近北京市房山区。清于此驻外委。③即今河北邯郸市南马头镇。民国属磁县,有

  • 阿瓦提庄

    即今新疆阿瓦提县。清宣统《新疆图志》卷3阿克苏:阿瓦提(庄)在“城南一百六十里”。1922年置县佐于此。1930年改为阿瓦提县。

  • 故阳里

    在今河南淮阳县北。《资治通鉴》: 唐中和四年(884),黄巢围陈州,李克用会许、汴、徐、兖之军于陈州,“黄巢闻之惧,退军故阳里”。胡三省注: “故阳里,在陈州城北。”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资治通鉴》:

  • 湫头镇

    即显圣镇。今甘肃正宁县东南四十里秋头乡。《清一统志 ·庆阳府二》: 湫头镇 “在县东四十里。即显圣镇也”。

  • 商都旗

    1938年日伪由商都牧群改建,驻哈印海尔巴庙 (今内蒙古镶黄旗驻地新宝力格镇北哈音海尔瓦苏木)。1949年与察哈尔左翼镶黄旗合并,改设商都镶黄联合旗。旧旗名。1936年改商都牧群置,治哈印海尔巴庙(今

  • 东城

    ①即“东府城”之简称。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通济门附近,南临秦淮河。《梁书·王僧辨传》:侯景叛乱时,虏掠京城,“自石头至于东城,缘淮号叫之声,震响京邑”。《方舆纪要》卷20江宁县:东府城“亦谓之东城”。②

  • 库利山

    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北。《金史·地理志》:宜川县有库利山。

  • 西古城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方舆纪要》凤阳府凤阳县:“西古城在府治东十八里临淮之西,盖南北相争时军垒也。”②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北八里,即临淄故城。稍东又有东古城。③在今云南澄江县西四里。《方舆纪要》卷1

  • 八扎塔拉

    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叶尔羌河北岸麻扎达拉。清宣统《新疆图志》卷9:八扎塔拉卡“查该卡祗可扼坎巨提由星峡、红孜纳普各达坂来路入叶城各道”。

  • 油坊集

    即今安徽巢湖市北司集镇。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3合肥县: 东 “油坊集,一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