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场
即今贵州仁怀县西南鲁班镇。清道光《遵义府志》 卷6仁怀县: 鲁班场在 “城西四十里”。
即今贵州仁怀县西南鲁班镇。清道光《遵义府志》 卷6仁怀县: 鲁班场在 “城西四十里”。
亦作牌路屯。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南三十里牌楼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城县图: 东南有牌路。
①春秋秦武公十一年 (前687) 灭郑国置,治所即今陕西华县。秦属内史。西汉属京兆尹。三国魏属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元年 (440) 为华山郡治。孝昌二年 (526) 移治今华县西七里,属华山郡。北周移
又作大原、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一带。《春秋》:昭公元年(前541),“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榖梁传》:“中国曰大原,夷狄曰大卤。”即“大原(1)”。
①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武德县(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四年(621)废。②唐武德五年(622)置,治所在容城县(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辖境相当今河北容城、新城、固安等县地。贞观元年(
1921年由荆南道的宜昌、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宜都、长阳、兴山、巴东、五峰、秭归十三县及襄阳道的荆门、当阳、远安三县合置,属湖北省。治宜昌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巴东、五峰
①北宋置,属石楼县。故址在今山西石楼县西六十五里黄河东岸枣庄子村北。金改为永宁关。②元改水澳寨置,即今福建晋江市东南永宁。明洪武二十年(1387)改置永宁卫。北宋置,在今山西省石楼县西北、黄河东岸。属
明置,即今宁夏青铜峡市。1942年宁朔县迁治于此。1960年8月置青铜峡市。
在今广西靖西县西荣劳乡。《清一统志·镇安府》 “频峒隘” 条: “又荣劳隘,在 (归顺) 州西七十里。”
北宋置,属三泉县。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四十里。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乌兰县北。后迁今乌兰县东南。《清史稿·地理志》 北左末旗: “牧地东至柴吉沁,南至盐海,西至哈唐和硕,北至和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