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鸡鸣山

鸡鸣山

①即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鸡鸣山。《金史·地理志》:德兴府德兴县“有鸡鸣山”。《明史·地理志》保安州:“西北有磨山亦曰鸡鸣山。”《方舆纪要》卷17保安府:磨山“亦名鸡鸣山。……正统十四年,瓦刺也先犯大同,奄王振主亲征,驾次鸡鸣山,敌渐退”。

②一名鸡鸣岭。在今山西长治县东南。《魏书·地形志》:上党郡壶关县有鸡鸣岭。《元和志》卷15潞州上党县:“鸡鸣山,一曰火山,在县(今长治市)东南七十六里。”

③即鸡笼山。今江苏南京市解放门内鸡鸣山。因山东麓建有鸡鸣寺,故名。

④在今浙江义乌市东。《方舆纪要》卷93义乌县:鸡鸣山在“县东五里。前瞰县郭,傍临大溪”。

⑤一名鸡鸣冈。在今安徽合肥市西四十里。唐杜佑议凿鸡鸣冈以通南北漕运。即此。《方舆胜览》卷48庐州:鸡鸣山“在合肥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26:合肥县“鸡鸣山在府西四十里。肥水出于此,上有龙井”。

⑥在今福建邵武市东。《舆地纪胜》卷134邵武军《景物下》:鸡鸣山“在邵武县东二十五里。(五代)卢绛叛兵入闽, 居民未知避贼,夜有鸡鸣山顶,人皆起,而贼适至,一方免扰攘之苦,故以名之”。

⑦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31长清县:“鸡鸣山在县东八十里。《志》云:灵岩寺西山口也。”

⑧在今湖北英山县北五里。《清一统志·六安州》:鸡鸣山“为县镇山。宋淳祐中,制置使吴渊立寨”。

⑨在今湖北汉川县西。《方舆纪要》卷76汉川县:鸡鸣山“在县西百二十里。元末徐寿辉作乱,宽彻普化镇武昌,遣其子引舟师攻之, 至鸡鸣汊,水浅舟滞,寿辉将倪文俊以火筏尽焚其舟。即此”。

⑩一名鸡栋山。在今四川名山县西南与雅安市交界处。《寰宇记》卷77名山县:鸡鸣山“在县西南十七里。《地理志》云:蜀有鸡鸣山,俗传云:金鸡鸣而天下太平。则古之名山也”。


(1)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怀来县志》载:唐贞观年间,东突厥犯中原,边民不得安宁,故称鸡鸣山。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也先犯大同,英宗亲征,次于鸡鸣山,敌渐退,即此。(2)见“鸡笼山(1)”。


猜你喜欢

  • 掌天山

    一作掌夫山。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接南部县界。《元和志》 卷33临津县: “掌夫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晋太安元年,遣都护卫博讨李特,特遣将李荡自掌夫山要博,博为伏兵所围,即此山也。” 《寰宇记》 卷86西水县

  • 风穴寺

    在今河南临汝县城东北十八里风穴山中。据《风穴寺志略》载,该寺建于北魏,称香积寺。唐代扩建,并改名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明、清两代对寺内建筑有所修补和增建。现存最早的建筑是唐开元时建造的七祖塔,高22米

  • 凤怜砦

    北宋置,属观州。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境。宣和三年(1121)废。

  • 则天庙

    在今山西文水县城北十里南徐村东侧。现存建筑以则天圣母殿为最古。始建于唐,金代重修,板门上部“金皇统五年”刻字尚存,是殿宇建成年代。殿内木制神龛供有帝后装女像,被尊称为“则天圣母”。

  • 阳逻镇

    北宋置,属黄冈县。即今湖北新洲县西南六十二里阳逻镇。《方舆纪要》卷76黄冈县:阳逻镇“相传三国时,先主约孙权拒操,旦夕使人于此逻吴兵之至。因名”。明、清置巡司及驿于此。清又增设把总驻防。

  • 癿思观堡

    在今青海平安县南。《清一统志·西宁府二》:癿思观堡“驻巴燕戎格厅,距西宁府城九十里,有把总防守”。

  • 大房山

    又名大防山。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魏书·地形志》幽州良乡县:“有大房山。”《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大房山“在房山县西十五里,境内诸山唯此山最雄峻而秀。古碑云,乃幽燕奥室,古曰大房山”。古山名。山,又

  • 万松关

    在今福建漳州市东三十里堆云岭。《清一统志·漳州府》:万松关“在龙溪县东三十里鹤鸣、岐山之间,即堆云岭也。山势险峻,为渡江必由之道。明崇祯二年,知府施邦曜筑关于此”。

  • 武灶 (竈) 渡

    在今广西梧州市西南浔江上。《方舆纪要》 卷108苍梧县: 武灶渡 “在武西递运所前桂江之侧”。

  • 车里克河

    即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库尔契利克河。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伊犁河既会察林西北流百里而近径托博罗尔山南,又西北流径布喀岭北,凡百余里,车里克河自南来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