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头戍
即鹿头关。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三十八里鹿头山上。《元和志》 卷31德阳县: 鹿头戍 “在县北三十八里”。《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剑南西山兵马使张朏以所部兵作乱,入成都,西川节度使张延赏弃城奔汉州,鹿头戍将叱干遂等讨之,斩朏及其党”。胡三省注: “鹿头关在汉州德阳县。刘昫曰: 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
即鹿头关。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三十八里鹿头山上。《元和志》 卷31德阳县: 鹿头戍 “在县北三十八里”。《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剑南西山兵马使张朏以所部兵作乱,入成都,西川节度使张延赏弃城奔汉州,鹿头戍将叱干遂等讨之,斩朏及其党”。胡三省注: “鹿头关在汉州德阳县。刘昫曰: 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
亦名陷河。在今山东庆云县南。《方舆纪要》卷13庆云县: 献河 “或谓之陷河。县西北境之水,多汇于此。经海丰县 (今无棣县),引流东注于海。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北。《方舆胜览》卷54汉州:玉妃溪“在绵竹县。《成都耆老传》载:妃与五丁同生,父母弃之溪中,后闻呱呱之声,就视乃一女、五男,女即蜀文併妃,男即五丁”。
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六十里。《清一统志·朔平府》:杀虎口“西至边墙三里,北至边墙一里。明嘉靖中筑杀虎堡城,周二里。相近又有杀虎新堡,亦周二里,分边二十里有奇,形势最为扼要”。清雍正七年(1729)置杀虎口
东魏天平元年(534)改颍川郡置,治所在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县东北许田)。隋开皇初废。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析颍川郡置,治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市东北许田镇)。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隋开皇初废。
在今四川资中县西。清光绪 《资州志》卷3: 倒安寺寨 “在州西一百里。嘉庆五年教匪之乱,土人结寨堵御,楼堞崇嶐”。
唐武德六年(623)于延福县境侨置,治所在今陕西绥德县东境。贞观二年(628)省入延福县。
①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67资阳县:九泉山“在县东北。万历中,奢崇明作乱, 自泸、叙而西,败官军于此,遂薄成都。或云:山与资县接界”。②在今甘肃礼县北。清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卷2礼县
春秋楚邑。在今安徽临泉县。《史记·滑稽列传》: 楚庄王 “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即此。古邑名。又作沈丘。春秋楚邑。即今安徽省临泉县。楚庄王封孙叔敖子于此。
唐天宝元年(742)改雅州置,治所在严道县(今四川雅安市西)。辖境相当今四川雅安、名山、荥经、天全、卢山、宝兴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改为雅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雅州置,治严道县(今四川雅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恒春半岛西部。《清史稿·地理志》 台南府: “枫港” 等 “并在恒春县北,西流入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