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嬴姓。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左传》: 桓公八年 (前704)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 黄、 随不会, 使章让黄”。又,僖公十二年 (前648),“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 ‘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水经·淮水注》: “柴水又东径黄城西,故弋阳县也。” 今故城遗址尚存。

②春秋时齐邑。《春秋》: 桓公十七年 (前695),“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又,宣公八年 (前601),“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可见,此黄为由鲁至齐所经之地。《水经·瓠子河注》: 昌国县有黄山、黄阜。或即 《春秋》 黄之故地。其地当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北。

③春秋宋邑。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六十二里孔梁寺村。《左传》: 隐公元年 (前722),“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杜注: “黄,宋邑。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 战国时为魏邑。

④战国魏邑。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北故城村。《史记·赵世家》: 赵肃侯十七年 (前333),“围魏黄,不克”。即此。


(1)古国名。西周封国。嬴姓。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隆古集附近。春秋时灭于楚。《左传》桓公八年(前704年):“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即此。(2)古邑名。(1)又作外黄。春秋战国宋邑。在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以黄沟得名。《左传》隐公元年(前722年):“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即此。秦置外黄县。参见“外黄”。(2)在今山东省冠县南。春秋时属齐。《春秋》桓公十七年(前695年):“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即此。(3)即“小黄”。


猜你喜欢

  • 兀者野人

    即吾者野人。元代时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中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少数民族的称谓。

  • 梁兴县

    ①南朝梁置,属淮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北齐废。②南朝梁置,属财丘、梁兴二郡。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南九十里艾亭镇附近。一说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北齐废。③即梁安县。在今湖北黄陂县北。《魏书·地形志》

  • 固屑场

    北宋置,属抚水羁縻州 (后改安化州)。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寰宇记》 卷168抚水州: “固屑场,出硃砂。” 后废。

  • 湄水湖

    在今湖南常宁县南。《方舆纪要》 卷80常宁县: “湄水湖在县南五十里。”

  • 马陉

    一名弇中谷。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即此。春秋齐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 三道浪头

    即今辽宁丹东市西南浪头镇。民国《安东县志》卷1:鸭绿江“又西南经三道浪头至大湾村,挂网沟河自西来注”。

  • 乌苏里昂阿卡伦

    亦作乌苏哩江口卡伦。清咸丰四年(1854)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北黑瞎子岛乌苏里江入黑龙江口附近。光绪《吉林通志》卷17:“乌苏哩江口卡伦,(富克锦)城东北七百四十里,东岸俄罗斯界。”

  • 平谷水

    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48威州:平谷水“在保宁县北”。《方舆纪要》卷67威州:平谷水“在州北,与后谷水及溪谷水俱流合于大江”。

  • 元氏县

    西汉置,为常山郡治。治所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故城。《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建武初,“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至右北平,连破之”。即此。魏、晋属赵国。北魏属赵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

  • 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简称陕西行都司。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治所在庄浪卫 (今甘肃永登县)。二十六年 (1393) 移治甘州城 (今甘肃张掖市)。辖境约当今甘肃黄河以南及青海湟水流域。清雍正二年(1724)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