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溪
即今广东饶平县西黄冈河。《清一统志·潮州府》: 黄冈溪 “有三源,合流入海。《通志》: 一自九峻山发源曰东溪,南流五十里,至县 (今三饶镇) 东北河门山; 一自桃源山发源曰北溪,东流二十里,绕县北城隍山下,又东至河门,与东溪合; 一自梅峰发源曰南山溪,东流二十里,经县南天马山下,又东北至河门,合流西南十五里,为大石溪,势始停潴。又十里为汤溪。溪多盘石,中流有一石窍,涌泉甚温。又经东洋屯十五里为灯塔溪,会大榕、小榕、潘段三溪,又流二十五里为黄冈溪,分为三溪,入于海”。
即今广东饶平县西黄冈河。《清一统志·潮州府》: 黄冈溪 “有三源,合流入海。《通志》: 一自九峻山发源曰东溪,南流五十里,至县 (今三饶镇) 东北河门山; 一自桃源山发源曰北溪,东流二十里,绕县北城隍山下,又东至河门,与东溪合; 一自梅峰发源曰南山溪,东流二十里,经县南天马山下,又东北至河门,合流西南十五里,为大石溪,势始停潴。又十里为汤溪。溪多盘石,中流有一石窍,涌泉甚温。又经东洋屯十五里为灯塔溪,会大榕、小榕、潘段三溪,又流二十五里为黄冈溪,分为三溪,入于海”。
一作演度州。唐贞观中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英吉沙县北。贞元中废。又称演度州。唐贞观年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北。为河西内附十二胡州之一。贞元年间废。
①即汾门。今河北徐水县。《水经· 易水注》: “易水又东流,屈径长城西,又东流,南径武隧县南、新城县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亦曰汾水门,又谓之梁门。” 五代周置梁门口寨。②五代
在今浙江诸暨市东北六十里。《明史·杨维桢传》: 维桢 “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即此。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乡。为唐焉耆都督府故址。
在今广西横县东南。《清一统志·南宁府》:六嘉井“阔二尺,深三尺,濆出沙泥中,色味清冽,绕村数百家,随取随足。酿酒尤佳,乡人珍为酒泉”。
春秋晋平公筑。在今山西侯马市西南十里汾祁村。《左传》: 昭公八年 (前534),“晋侯方筑虒祁之宫”。《水经·浍水注》: “宫在新田绛县故城西四十里。晋平公之所构也。……其宫地背汾面浍,西则两川之交会
和硕特西前旗的俗称。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后迁德令哈市东。
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境。《新唐书·回鹘传·薛延陀》:贞观十五年(641),李世勣击薛延陀于漠南,大度设“率众走赤柯,度青山,然道回远,勣选敢死士与突骑径腊河,趣白道”。
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三十里徐墩镇。旧属建阳。明嘉靖 《建阳县志》 卷3: 徐墩街 “在兴下里”。清 《乾隆内府舆图》: 建宁府西北有徐墩。
即今四川仪陇县东立山镇。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长胜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