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坵埠镇
即今江西余干县东南黄金埠镇。《清一统志·饶州府二》: 黄坵镇 “在余干县东南五十里。元置巡司,明初废。隆庆中移康山巡司驻此。今裁”。
即今江西余干县东南黄金埠镇。《清一统志·饶州府二》: 黄坵镇 “在余干县东南五十里。元置巡司,明初废。隆庆中移康山巡司驻此。今裁”。
①在今江苏姜堰市北。《寰宇记》卷130泰州海陵县:“天目山,土山也。在县东六十里。山有双井相对,其水清洌,呼为天目山。”《舆地纪胜》卷40泰州:天目山“发运使蒋之奇于井中获金龙、玉璧三十六”。②一名浮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9徐州: “境山沟在州东北二十里。源出州东北五十里之马跑泉,西南至境山镇,又南入于漕河。”
1915年改克山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二克山(今黑龙江省克东县)。1917年移治三站(今黑龙江省克山县)。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西部。属齐齐哈尔市。面积 3322 平方千米。人
即今四川南川市南一百里金山镇。民国《南川县志》卷2:小河坝场“一名永兴场,南百二十里”。
即虒奚。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古北口内潮河西岸。《汉书·地理志》: 渔阳郡有 “厗奚” 县。王先谦补注: “王念孙曰厗皆当虒。” 东汉改为傂奚县。
即今山西兴县西蔡家崖。1939年后为晋绥边区政府驻地。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北大林镇。旧名大莆林,又作大埔林。日本占领期间设大林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林镇。(1)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东部、西辽河南岸。面积266.7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
1929年改依安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龙泉镇 (今黑龙江省依安县南依龙镇)。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地当胡裕尔河南,依克明安旗地”,故称依安。1941年移治泰安镇 (即今依安县治)。19
又作陇干城、笼干城。北宋筑,即今宁夏隆德县。《元丰九域志》卷3顺德军:“庆历三年,以渭州陇竿城置军。”即“笼竿城”。
在今广东清远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清远县: 枫坑营 “在县西南,接三水县界,西防四会之瑶。其相近有塘角、蚊虫石、大庙峡、黄流寨、石角、河村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