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龙

黄龙

边塞名。在今辽宁开原市西北。《新唐书·契丹传》: “魏青龙中,部酋比能稍桀骜,为幽州刺史王雄所杀,众遂微,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 即此。


(1)景区名。在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濒岷山山脉南段。风景区由黄龙景区和牟尼沟景区两部分组成,面积约700平方千米。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巨大的规模、众多的形态,为世所罕见。这些钙华景观,特别是钙华彩池和钙华滩,在高山、峡谷、雪峰、瀑布、湖泊、林海的交织衬托下,展示出一幅幅神奇虚若碧海。前后寺间,大小水池层叠,数以千计,状若梯湖,水色斑斓,蔚为奇幻的画卷,塑造了奇、雄、峻、野的特异景色。主景区黄龙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下,长3.6千米,宽30~170米,呈宽谷形。从入口处的涪原桥至沟顶的浴玉池,海拔在3160~3574米之间,地表为一层厚厚的浅黄色钙华所覆盖,在日光照射下,宛若一条金黄色巨龙,蜿蜒奔腾于苍茫林海之间,黄龙之名由此而得。沟内各种类型的钙华景观:钙华池、钙华滩、钙华瀑布、钙华洞穴、钙华堤等比比皆是。其中最为出色的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五光十色的钙华彩池。池共八群,达3400余个。它们如明镜,似玉盘,似翡翠,似彩碟,色彩之绚丽,宛若天琢,令人惊叹。身临其境,似入瑶池仙宫。为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主要组成部分;并为世界自然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2)古地名。在今辽宁省开原市西北。《新唐书·契丹传》:魏青龙中,契丹余部“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即此。(3)集镇名。(1)在湖北省赤壁市中北部。属赤马港街道办事处。人口1000。为原黄龙镇人民政府驻地。传古有恶龙作害,被勇士陆溪腰斩,龙体化为黄龙山,镇因此得名。地处半山区。主产稻、油料作物等,盛产茶、麻。煤、河沙储量丰富。有制茶、建材、制鞋等厂。有公路通蒲圻。古迹有太平洞。(2)在海南省临高县西北部。属调楼镇。人口 2800。 黄姓始祖于元代从福建莆田县甘蔗村迁此,因村旁黄色沙滩形似蛟龙,故名。村西南为黄龙港。渔业为主。产红鱼、马鲛鱼、石斑鱼、虾、墨鱼等,特产鱿鱼。有公路通和新公路。

黄龙景区示意图


猜你喜欢

  • 上里平长官司

    即上黎平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南。《元史·地理志》作“上里平”。

  • 阿耨达大水

    即今新疆东南车尔臣河。《水经·河水注》:“南河又东径且末国北,又东,右会阿耨达大水。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兰海者也。”

  • 苏仙山

    即马岭山。在今湖南郴州市东北三里。《水经·耒水注》:“黄溪东有马岭山,高六百余丈,广圆四十许里。汉末,有郡民苏耽,栖游此山。”故有苏仙山之名。即“马岭山(1)”。

  • 崎沙澳

    即今广东陆丰市南之碣石湾。《明史·俞大猷传》: 嘉靖四十二年 (1563),剿倭寇,“又大破之海丰,倭悉奔崎沙、甲子诸澳,夺渔舟入海”。即今广东省陆丰市南碣石湾内海湾。

  • 汉源街

    即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隋、唐为汉源县治。清时有外委、千总驻守。

  • 水寺口

    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4大同县:水寺口“嘉靖三年,大同抚臣张文锦以镇城孤弱,筑水寺口五堡,遣卒戍之”。即此。

  • 雍水寨

    亦作瓮水寨。南宋绍兴中置,属黄平府。治所在今贵州瓮安县北。元置雍水长官司。明洪武十七年 (1384) 改置雍水安抚司。南宋绍兴年间置,在今贵州省瓮安县北。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置雍水安抚司。

  • 大溪口

    ①在今四川巫山县西九十里大溪河入长江处之大溪乡。南宋陆游《入蜀记》:“发大溪口,入瞿塘峡。”《明史·傅友德传》:洪武四年(1371)伐蜀夏,“汤和尚顿军大溪口。既而江流得木牌,乃进师”。即此。1959

  • 隐矶滩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位于中沙大环礁东北部边缘。西北距比微暗沙10.5海里。1935年公布名称为伊机立亚滩。1947年改名隐矶滩。

  • 纥伏干泉

    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新唐书·地理志》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又经步拙泉故城,八十八里渡乌那水,经胡洛盐池、纥伏干泉,四十八里度库结沙”。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西北哈日芒乃淖尔之北。唐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