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关镇
即今四川平昌县东北镇龙乡。《清一统志·保宁府二》:龙关镇“在巴州东三百六十里。州判驻此”。
在河北省赤城县西南部、古长城脚下。面积28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关,人口 8560。唐设龙门县(后改龙关县)治此,后历为县、卫治所。1960年县人民政府迁赤城。1956年设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产谷、莜麦、马铃薯。有铁、石墨等矿和粉丝、建材、地毯厂。为县工业基地之一。112国道经此。古迹有长城、重光塔。
即今四川平昌县东北镇龙乡。《清一统志·保宁府二》:龙关镇“在巴州东三百六十里。州判驻此”。
在河北省赤城县西南部、古长城脚下。面积28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关,人口 8560。唐设龙门县(后改龙关县)治此,后历为县、卫治所。1960年县人民政府迁赤城。1956年设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产谷、莜麦、马铃薯。有铁、石墨等矿和粉丝、建材、地毯厂。为县工业基地之一。112国道经此。古迹有长城、重光塔。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寰宇记》卷100福州:长乐山“在州东六里。越时有神仙骑马来此,因名白马山。天宝六载敕改为长乐山”。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三里。《明一统志》卷71潼川州:长乐山“在遂宁县西。形如蟠龙,
宋置,属玉沙县。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五十八里范溉关。《舆地纪胜》 卷76复州: 范溉市 “在玉沙县西四十里,濒汉江”。
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属环州。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后废。古县名。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属环州。宋改属宜州所领羁縻镇宁州。后废。
1946年由洮南县属之庆平、庆远、永平、永安、万宝、宝利、瓦房、新立、富贵、兴隆等十村析置,属嫩江省。治瓦房 (今吉林洮南市西北瓦房镇)。1949年撤销,并入洮安县。旧县名。东北解放区设。1946年由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宣化县。宣德五年 (1430)属万全都司。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 改为宣化府。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防御蒙古置,治宣府城(即今
在今贵州榕江县西南 (定威水族乡西)。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 卷22古州同知: “又一百一十里为高长汛,土城周一百五十丈,出朗洞达清江之关隘也。”
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北八十里。为大雪山系,山峰海拔4962米。因不甚高,为进藏要道。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折多过山, 山虽长, 不甚峻。产大黄,药气薰蒸,过者多喘。秋冬积雪㳽漫。”在四川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陈州置,治所在项城县(今河南沈丘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周口、项城、沈丘、郸城、太康、西华、淮阳等县市地。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仍治项城县。贞观元年(627)废。(1
汉、魏、南北朝时期之郁水,指今广西之右江、郁江、浔江及广东之西江。《汉书· 地理志》 广郁县: “郁水首受夜郎、豚水,东至四会入海,过郡四,行四千三十里。” 镡封县: “温水东至广郁入郁,过郡二,行五
即今江西石城县东北高田乡。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广赤县曾迁治于此。村名。在安徽省石台县中部偏南、公信河东岸。属大演乡。人口340。因在地势较高的山谷坡地上得名。附近产茶叶及杉、松等木材。七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