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渡镇
又名龙窟铺。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信江北岸龙津。明正德《饶州府志》卷2:“龙窑铺在二十九都。”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余干县南有龙津镇。
又名龙窟铺。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信江北岸龙津。明正德《饶州府志》卷2:“龙窑铺在二十九都。”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余干县南有龙津镇。
①在今福建光泽县北。《清一统志·邵武府》:会仙岩“在光泽县北四十里。高二千余丈。岩口有石穴,中深而方,清泉常满。俗名石斗岩。后涧泉出自穴中,高数丈, 名曰水漈”。《方舆纪要》作“令仙岩”,或误。②在今
即今山东安丘县西南石埠子镇。西汉置灵门县于此。在山东省安丘市南部。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石埠子村,人口 6000。因地处四周平坦,惟村北有一岩石裸露的小埠,故取名石埠子。1949
亦作旺苍坝。即今四川旺苍县。1941年于此设旺苍设治局,1945年改为旺苍县。
亦作岱宗。今山东泰安市泰山之别称。《尚书·禹贡》: “海、岱惟青州。” 《史记·秦始皇本纪》 《正义》: “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泰山的别名。《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
唐置,在今山西大宁县西四十五里黄河东岸马头关村。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山西省大宁县西、黄河东岸。《新唐书·地理志》隰州大宁县西有马斗关,即此。明洪武初设为官渡。后置有巡检司。
在今江苏苏州城西南横塘镇东北一里王家村边。唐寅 (1470— 1523) 字伯虎,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初葬城北桃花坞,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 迁葬于此。墓前原有石坊、石碑亭各一座,石坊正面刻 “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民国《湖北通志》卷36竹山县:大树垭“《光绪舆地记》:在城东三十里,驻外委”。
①北魏置,属东秦州。治所在长蛇县(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香泉河流域)。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部。隋初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思州置,治所在务川县(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辖境相当今贵州沿河土家族
①一作大静堡。明置,属广宁后屯卫。在今辽宁义县东北砖城子。明《辽东志》卷3:大静堡“嘉靖丁亥添设,……本堡原系通贼要路,大宁、大清二堡马兵可为策应”。②即今甘肃古浪县东大靖镇。《清一统志·凉州府二》:
即今江西万年县西南崎壁峰。《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万年县: 犁壁山 “在县 (今青云镇) 南。四围突起,盘旋如壁,一名挂榜山。正德中,参政吴廷举平姚源贼驻师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