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溪

龙溪

①苕溪支流。在今浙江安吉县西。《方舆纪要》卷91安吉州:龙溪“在州治(今安城镇)东南。即苕溪之支流也。 自州城西绕流经此,合于马家渎,溢为外溪,分为里溪,远近诸水悉附入焉”。

②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南城县:龙溪“在府南八十里。《志》云,源出高陂,流入石门通汝川。汝川即旴水矣”。

③古名容溪。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之龙溪河。《清一统志·重庆府一》:龙溪“在长寿是东……古名容溪”。清李元《蜀水经》卷5:“容水又南为龙溪。”

④在今四川云阳县东。《方舆胜览》卷58云安军:龙溪“在县西三十里”。明嘉靖《云阳县志》卷上:龙溪“五峰麓,细流入大江。昔龙升于此,故名。见升龙桥记”。

⑤在今四川理县西北。《旧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801),韦皋出兵伐吐蕃,“威戎军使崔尧臣兵千人出龙溪石门路南”,即此。

⑥在今贵州岑巩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龙溪“相传土人击铜鼓于此而龙出,因以成溪。……俱流合于清溪”。

⑦在今越南太平省西北境,河内市东。《方舆纪要》卷112安南镇蛮府:龙溪“在府东延和县。昔陈氏夜过此溪,不能渡,忽见一桥跨江。既渡,回顾不见。及有国,改名龙溪”。


(1)古水名。在今四川省理县西北。《旧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出兵伐吐蕃,“威戎军使崔尧臣兵千人出龙溪石门路南”,即此。(2)集镇名。在福建省周宁县东南部、寨顶山西南麓。属七步镇。人口920。处九龙漈侧,传有九龙聚溪,故名。有茶场、良种场、水电站。有公路接小浦公路。村南有九龙漈瀑布群。(3)即“九龙江”。


猜你喜欢

  • 中大河

    ①在今浙江宁波市北。《方舆纪要》卷92定海县:中大河在“县西三十里。源出慈溪之丈亭渡,由夹田桥过茅洲、化纸二闸,直达城西,亘五十里。昔时贯串城中,由城东入海,永乐以后由城西南新闸入浃口江”。②在今浙江

  • 黑峒河

    指今湖北咸丰县西南朝阳寺镇北之阿蓬江(唐崖河)。《清一统志· 施南府》: 黑峒河 “在恩施县西南。有二源: 一出咸丰县西南,流过地坝砦,径普洛溪,西南入四川酉阳州黔江县,亦谓之黔水。一亦出咸丰县西南,

  • 罗甸国

    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部坤甸一带。清乾隆四十二年 (1777) 华侨罗芳伯称王于此。清谢清高 《海录》 有专条记述。

  • 十字路镇

    即今山东莒南县治。西汉置高乡侯国于此。明、清置十字路巡司。(1)在山东省莒南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12.1万。镇人民政府驻十字路,人口10万。古时因地处两大道十字相交处,故名

  • 真慧寺

    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南。《清一统志·黄州府二》: 真慧寺“唐五祖宏忍禅师卓锡于此”。

  • 武笼州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东。元改为武龙州。北宋改武龙县置武笼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田阳县西北。属邕州。元改武龙州。

  • 吹台

    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上有禹庙,俗称禹王台。传为先秦时建筑。西汉梁王增筑。后毁于兵燹。《水经·渠水注》:渠水“更南流,径梁王吹台东。《陈留风俗传》曰,(浚仪)县有仓颉、师旷城,上有列仙之吹台”。西晋末,

  • 塔提朗

    即今新疆且末县东北塔提让乡。清宣统《新疆图志》 卷67: 卡墙河 “又东经古且末国南,又东经塔提朗”。

  • 呷洛

    旧名斯斯觉。彝语意为 “荒坝”。即今四川甘洛县。1940年置腴田特别政治指导区,后为岩洞乡新市坝。1956年于此置呷洛县。1959年改为甘洛县。“甘洛” 为 “呷洛” 的异译。

  • 红崖河

    即今陕西凤县(双石铺)东小峪河。《方舆纪要》卷56凤县:红崖河在“县(今凤州镇)西四十五里。出县西北山谷中,历两当县界流入嘉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