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于龙里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龙里县。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置龙里县。据郭子章《郡县释名》贵州卷:龙里卫“城南一里有龙架山,为卫之镇山。诗云:雨余翡翠香犹湿, 日映芙蓉翠欲流。卫名以此”。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龙里县。属贵州都司。辖境相当今龙里和贵定县西部分地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置龙里县。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于龙里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龙里县。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置龙里县。据郭子章《郡县释名》贵州卷:龙里卫“城南一里有龙架山,为卫之镇山。诗云:雨余翡翠香犹湿, 日映芙蓉翠欲流。卫名以此”。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龙里县。属贵州都司。辖境相当今龙里和贵定县西部分地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置龙里县。
①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分东胜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城关镇(旧托克托县)。永乐元年(1403)移治北直隶遵化县(今河北遵化市),属后军都督府。明末废。②明永乐元年(1403)
唐天宝元年(742)改道州置,治所在弘道县(今湖南道县)。乾元元年(758)复为道州。唐天宝初改道州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属江南西道。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田、道县、宁远、江永、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
清置,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南五十里折多塘。为川藏要道。《清一统志·雅州府一》:折多汛“在打箭炉西南四十五里。其地有热水塘, 即温泉也”。
即竹塔市。在今湖南耒阳市东竹市镇。
宋大观初建,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
西周、春秋时西戎国名。《周礼·冬官·考工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据《说文》当为西极之国。
北周天和年间置,属西宁州。治所在苏祁县 (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北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北周武帝置,治苏祁县(今四川西昌市西北礼州)。属西宁州。辖境相当今四川
明置,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牛脑驿。《方舆纪要》卷72合江县:牛脑水驿“在县治北”。
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乳源县图:县西南“长冈圩马头”。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治所在扬州(后改扬州路, 治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邳州、宿迁以西除外)及安徽泗县、五河、滁州、来安、全椒等县市地。十五年(1278)改置淮东道宣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