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
即今贵州江口县北太平河。 《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省溪司: 罗江在 “司北二里。 源出江头山,至司西二十五里,其流始大,东流合于铜仁江。水产金。或谓之省溪”。
即今贵州江口县北太平河。 《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省溪司: 罗江在 “司北二里。 源出江头山,至司西二十五里,其流始大,东流合于铜仁江。水产金。或谓之省溪”。
在今江苏涟水县西十五里。《宋史·河渠志六》:“开修楚州支家河,导涟水与淮通。”《方舆纪要》卷22安东县:支家河“其上流为县西北七十里之古寨河,经县西北十五里,为成子河。又南为支家河,南入于淮”。
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左传》: 僖公十五年 (前645),秦、晋 “战于韩原”。即此。一说在今山西芮城县北; 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市与万荣县间。春秋晋地。《左传》僖公十五年(前645年):秦伯伐晋,“战于
北宋景祐四年(1037)置,归邕州节制。在今广西扶绥县北。辖有左州等十五羁縻州、县、峒。元至元中省入太平、思明二路。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北。辖有州洞十。属邕州。元至元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西屿坪之北约四里。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头巾屿“形如角巾”。
①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汉置利县于此。②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在今云南梁河县西十四里勐宋。③在今河南林州市东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49林县“辅岩城”条下:利城,“唐置铁冶处。宋至和中废”。(1)
罕、幵初为两支羌族部落,同居于湟中及鲜水(今青海青海湖)一带。其地有罕幵谷、罕幵南溪水(今甘肃临夏市西南)。后遂为地区名。《宋书·吐谷浑传》:“浑既上陇, 出罕幵、西零。……罕幵,今枹罕县。”
唐天宝七年 (748) 改会昌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 为避玉清昭应宫名,改名临潼县。古县名。唐天宝七载(748年)改会昌县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属京兆府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马耳皮伊苏附近。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下游西岸有“布喀禅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吉林通志》卷17:混同江北岸,东至海滨旧设噶珊有“
①东晋元帝侨立兖州于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永初元年 (420) 改名南兖州。元嘉八年(431) 移治广陵县 (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辖境相当今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及安徽凤阳、滁州以东地。其
在今浙江安吉县东北。《寰宇记》卷94安吉县:邸阁山“在县(治今安城镇)东北二十五里。《吴志》云:吴帝遣从弟孙庆修故鄣邸阁粮谷”。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