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蕴位
官职等级。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改原九品制,在十八班及流外七班之下,设三品蕴位,以授流外官。其中包括著作正令史,集书正令史至晋安练葛屯主等官。授予寒士与寒人。
官职等级。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改原九品制,在十八班及流外七班之下,设三品蕴位,以授流外官。其中包括著作正令史,集书正令史至晋安练葛屯主等官。授予寒士与寒人。
官名。汉朝于州郡及王国皆置文学,掌学校教育。《巴郡太守张纳碑》有文学主事掾史,文学掾史。
指翰林署。王士熙《江亭集·次霍状元接驾韵》:“词苑恩波供染翰,秋风岁岁候鸣銮。”(见《元诗选》)。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七月在广州成立,十五年九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迁武汉。后分为武汉、南京两政府,后来合并于南京。其组织采取五权并立制,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总揽全国政权。置主席一人、委
杂任职名。唐置,属门下省,员额一人,掌装潢之事。
武官名。设于御营使司,秉承御营使、副使的意旨统领军队。参见“御营使司”。
参见“怨军八营都详稳司”。
官名。清朝内务府都虞司之职官。额设五人。佐郎中理司事。
官署名。元朝置,隶武备寺,秩从七品,掌制造箭矢。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明朝巡抚之别称。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员二人,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