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城皇使司
即“上京皇城使司”。
即“上京皇城使司”。
官名。西汉置,为皇后之卿。掌宫门卫屯兵。
清朝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官缺不入月选,由本衙门主官调补授官之例。在京司官、小京官、笔帖式、在外道府以下皆有调缺。凡调补,皆由本衙门主官将此处之实任官,经具题请旨改作彼处同品级之官。
官名。辽朝北面官,宣徽北院官员,在北院宣徽副使下。官名。辽代宣徽北院设此官,为该院副贰长官。辽代宣徽院相当汉族官制中的工部,但也不完全相等。辽代宣徽北院,掌北院御前祗应之事。见《辽史·百官志一·宣徽北
居官守职。《孟子·公孙丑下》: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官名。参见“左副管”。
明朝左右布政使之别称。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官名。北宋陪都应天府属官,或以京朝官签书判官之事,掌助理本府公事。
禁卫军指挥机构。①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置,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左骁骑。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左领左右府置,设备身郎将一员为长官,直斋二员以为副,与右备身府同掌侍卫皇帝左右的亲信禁军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积庆宫长官,总理积庆宫军民之政。下设副使、太师、太保、侍中等职。